黑石渡
一名黑石。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洛水津渡处。《元史· 文宗纪》: 致和元年 (1328) 十月,“陕西兵至巩县黑石渡,遂据虎牢”。明于此置巡司。
古津渡名。在今安徽省霍山县西南。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陈得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黑石渡,即此。
一名黑石。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洛水津渡处。《元史· 文宗纪》: 致和元年 (1328) 十月,“陕西兵至巩县黑石渡,遂据虎牢”。明于此置巡司。
古津渡名。在今安徽省霍山县西南。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陈得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黑石渡,即此。
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舞阴县:“中阴山,瀙水所出,东至蔡入汝。”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八十里。古称方山,北齐时在山上建天龙寺,因称天龙山。山东、西两峰有从北齐至隋、唐的石窟造像二十余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称为天龙山石窟。
即荆门山,又名楚门山。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长江西南,与宜昌市猇亭区西北虎牙山隔江相望。唐李白有 《郢门怀古》 诗。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 “高风汉阴渡,初日郢门山。”(1)古山名。又作楚门山。在今湖北
西汉高帝十一年 (前196) 封孙赤为堂阳侯,景帝中六年 (前144) 改为县,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北滏阳河北。《汉书· 地理志》注: “应劭曰: 在堂水之阳。” 故名。东汉属安平国。北魏属
①唐显庆元年 (656) 以钵南优浪恐部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东南境或红原县南境。后废。②北宋崇宁四年 (1105) 析开封、应天二府置,治所在襄邑县 (今河南睢县)。辖境相当
东汉改蚕陵县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迭溪城。三国蜀汉复为蚕陵县。
东魏置,属汲郡。治所即今河南修武县。寻废。古县名。东魏置,治今河南省修武县。属广宁郡。不久废。
在今安徽泾县西南。清嘉庆 《泾县志》 卷2: 官庄市 “在县南二十五里。旧传岳忠武有庄在其地,庐舍延三四里,今废”。
宋大理置,属腾冲府。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元改南甸路。
即今四川泸州市西南安富镇。镇跨永宁河两岸。旧属纳溪县,河东为旧纳溪县城,河西旧名通裕场,亦名安富街。清嘉庆《纳溪县志》卷1:“通裕场在县小河西,即古纳溪递运所,俗名所街,知县石峰更名安富街,为泸渝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