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川江

龙川江

①即今广东之龙江、东江。《水经注》以为泿水支津。《水经·泿水注》:“泿水枝津衍注, 自番禺东历增城县……,又经博罗县西界龙川。左思所谓‘目龙川而带坰’者也。”《寰宇记》卷159循州龙川县:龙川江“旧名浰溪,自虔州安远县流至县界”。《元丰九域志》卷9:龙川县有龙川江。《舆地纪胜》卷99惠州:龙川江“来自赣州安远县岭下,流入县西界,又经归善、博罗县界,至广州增城县入于海”。

②为定川江上游。即今广西玉林市西南车陂江。为南流江支流。《清一统志·郁林州》:定川江“在州西南二十里,上流名龙川江”。

③在今云南楚雄市北。《明一统志》卷86楚雄府:龙川江“在府城北。源自镇南州平夷川东南流,经府城西合诸水,至青峰下为俄碌川,又东合诸水经定边境,下流入金沙江”。

④又名麓川江。在今云南西部,为伊洛瓦底江支流。《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龙川江“源出峨昌蛮地七藏甸,经越甸傍、高黎共山北,渡口古有藤索桥,下流至太公城,合大盈江”。


(1)古称麓川江,简称龙江。在云南省西南部。《滇文录》:“汇流而东,延高仑山足,蜿蜒数百里,若龙骧然。”因名。源出腾冲县北高黎贡山,流经龙陵、陇川、潞西等县市,西南流至瑞丽市与芒市河汇合后称瑞丽江,入缅甸境内,注入伊洛瓦底江。长376千米,流域面积 8582 平方千米。上游及支流建有较多小电站。沿岸风光秀丽,多林木。(2)古称苴水。金沙江支流。在云南省中北部。源于南华县苴力铺山,流经楚雄、禄丰、年定、元谋等市县,在元谋县龙街附近入金沙江。中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支流有勐岗大河、蜻蛉河。为南华、鹿城、元谋等坝子的主要灌溉水源。(3)即“涅水(2)”。


猜你喜欢

  • 宣府护卫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改宣府左卫、宣府右卫置,属谷王府。治所即今河北宣化县。建文四年 (1402) 废。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以宣府左卫、右卫改置,治今河北省宣化县。建文四年(1402年

  • 清湫镇

    在今陕西眉县东。《方舆纪要》 卷55郿县: 清湫镇 “在县东二十里。元置镇于此,以近清湫水而名”。

  • 东平舒县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即今河北大城县。东汉属河间国。西晋为章武国治。北魏改为平舒县。《水经·浊漳水注》:枝渎“又东径东平舒县故城南。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大城县。属勃海郡。

  • 长和

    古国名。唐天复二年(902)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建,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辖境比今云南全省大。五代唐天成三年(928)为天兴政权所代。

  • 广运潭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浐河西岸。《新唐书·食货志》:开元中,长安令韦坚兼水陆运使,“坚治汉、隋运渠, 起关门抵长安, 通山东租赋。……又于长乐坡濒苑墙凿潭于望春楼下,以聚漕舟。坚因使诸舟各揭其郡名,陈其土

  • 白洋淀

    又名西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宋史·河渠志五》:“有白洋淀。”《清一统志·保定府二》:白洋淀“在新安县南二十里。周六十余里。南高阳、西安州、东任邱、北新安、东北雄县五州县环之,而新安十数村居其中,古九

  • 大黑山

    ①在今河北隆化县北一百里。海拔1673米。《清一统志·承德府二》:大黑山“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当张三营西北,周百余里,复嶂悬崖,烟峦蒸郁,遥望黝然,伊逊河自北来流绕其足”。②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

  • 倒湖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倒湖在 “县东北百三十里,与祁门县接界。又东北百十里即祁门县也。湖当往来经行之道”。

  • 黄湾场

    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东南四十里黄湾乡。清乾隆初由西路盐场分设。《两浙盐法志》 卷1疆域: 黄湾场 “在海宁州 (治今盐官镇) 东二十七都十四庄旧仓地方”。

  • 广宁前屯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绥中县地。《明史·地理志》 广宁前屯卫:“西有麻子峪,有铁场。东南为山口峪,有盐场。”清初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