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江

龙江

①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龙江。《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龙江在“县东南十里。其上流为县城南之龙首河,汇诸溪而东南广五里,初名螺文江,宋邑人林栗改今名,下流合海口江。……又东十余里入海”。

②又名蜀水。亦即《水经注》之浊水。下游名瑞河。即今江西西部锦江。为赣江支流。源出宜春县西北境慈化附近,东流到新建县南入赣江。《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万载县:龙江在“县北五里。源出县西百二十里金钟湖,东经大关岭,过龙山为龙河,又东入瑞州府境而为蜀江”。

③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顺德水道。《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顺德县:龙江在“县西北四十里,即西江水也,流入县界,经龙穴山阳,谓之龙江,又东入南海县境,会于北江”。

④又名循江、龙川江、东江。即今广东粤江支流东江。晋左思《吴都赋》“目龙川而带坰”,指此。《寰宇记》卷159循州龙川县:“龙川江旧名浰溪, 自虔州安远县流至县界。”《明一统志》卷80惠州府:东江“出赣州安远县,南流过龙川、河源至府东西流,过博罗入广州界,即为龙川”。又《清一统志·惠州府》:龙江“自江西赣州府定南厅南流入龙川县境,合江西水,又西南受雷江水,又西南入河源县界。会新丰江,经县东而南,又南经永安县西百里,历永安、博罗二县界,左受神江、义容江、秋乡江,右受泷头、公庄诸水,西南经归善县,北受西江水,又西经博罗县南,又西入广州府东莞、增城二县界”。抵虎门入海。

⑤即今广东四会市北龙江。《寰宇记》卷157四会县:龙江水“在县东北。源出万金乡”。《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四会县:龙江在“县北百里。源出石港潭,滩石隘险,至金溪始漫流,可通小舟。经县东北二里出金冈山下,会于绥江”。

⑥亦名龙溪水。即今广西柳江西支流龙江。《元和志》卷37龙城县:“龙溪水,经县南,入潭水。”《舆地纪胜》卷112柳州:龙江“同上源出宜州,会于柳”。《方舆纪要》卷109柳城县:龙江“在县西。自庆远府宜山县东流入境,又东南流与融水合而为柳江”。

⑦今广西龙州县水口河及左江。《明史·地理志》 龙州:“南有龙江, 自交阯广源州流入,即丽江也。”

⑧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15宾州:龙江水“与都历小江合流。在迁江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109迁江县:龙江在“县南三里。源出鹧鸪山之白龙洞,下流入大江”。

⑨在今广西宜山县北,为柳江支流。《寰宇记》卷168宜州龙水县:“龙江在州北一百步,源从抚水等州合流至城北,东流二十三里至柳、象、浔、潭、龚、梧等州,归于南海。”《舆地纪胜》卷122宜州:龙江“其江源自诸溪洞众流出,至州三十余里,谓之江口,近怀远寨合为龙江。古老相传:江道如龙,谓之龙江”。


(1)水名。柳江支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贵州省东南部。源于贵州省三都县三洞乡,向南流经荔波县后入广西境,东流至柳城县凤山镇西注入柳江。上源贵州段称樟江。在广西境内上游称打狗河,中游称金城江,于宜州、柳城县两市境始称龙江。因传说八龙见于江中,故名。长367千米,流域面积 16449 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环江、中洲河、小东江、天河等。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有六甲、拉浪、洛东等电站。流域内矿藏资源丰富。干支流均可通小木船。(2)村名。在海南省三亚市东部。属海棠湾镇。人口 1200。原有一河与海相通,名龙江,过去商贸较活跃,逐渐形成聚落,遂以河名。产稻、甘薯、橡胶、甘蔗、槟榔、胡椒、椰子、杧果、菠萝、香蕉等。有公路通223国道。(3)即“西溪(1)(1)”。


猜你喜欢

  • 金门

    ①汉代长安城内未央宫金马门的简称。《汉书·扬雄传下》: “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②即今福建金门岛。清同安县丞及金门镇总兵官驻此。《明通鉴》 附编: 清顺治七年 (1650) 秋八月,“明郑成功取厦门

  • 南明山

    ①在今浙江丽水市城区大溪南岸。摩崖有北宋米芾题刻 “南明山” 三字。《方舆纪要》 卷94处州府: 南明山 “在府南七里。泉石甚胜,山巅旧有千里亭,以高旷得名”。今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②在今浙江新昌县

  • 有仍

    又称有仍氏。夏代方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仲浅。《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

  • 宁朔州都督府

    唐置,寄治朔方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唐羁縻都督府。以回纥部族置,始建年代及地域无考。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界,属夏州都督府。

  • 王充墓

    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南四十八里浜笕乡乌石山。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永元中卒,营葬于此。今存清咸丰五年(1855)林鼎臣、谢简廷所立“汉王仲任先生充之墓”石碑。1981

  • 黑石寨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6麻城县: 黑石寨在 “县西北八十里。亦抵光山县界。其相近者有康寨,下有包家庄”。

  • 防城

    即今广西防城港市。清乾隆十二年(1747)移管界巡司于此,属钦州,改为防城巡司。光绪十四年(1888)改为防城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防城港市。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移管界巡检司于此,并改为防城

  • 洛阳山

    ①在今湖南邵阳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1宝庆府邵阳县: “洛阳山在府东北五里。澬、邵二水合流其下。有石室,深邃莫测,以汉洛阳侯重得名。”②在今云南安宁市东十里。《方舆纪要》 卷114安宁州: 洛阳山

  • 辛集

    亦作新集。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四十里新集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昌黎县图:西南有辛集。集镇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部。属程庄街道办事处。人口 6300。为原辛集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北宋建村,初名青

  • 半塔集

    在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六十里,与江苏省交界处。集旁原有古塔一座,名曰白塔,传为三国吴赤乌元年(238)建。后遭雷击,毁其半,故名半塔。集亦以半塔为名。1940年3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曾在此击败国民党韩德勤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