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名。后来专指掌杂务的武官。唐代权德舆《权载之集四·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诗:“五年武弁侍明光,辍佐中权拜外郎。”
官名。元、明初皆置,沿革、品级同右丞。详“中书右丞”。
官名。北齐置,为将作寺的长官。见“将作寺”。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护军参领。亦有额定人数。
学官名。辽置于诸县,属南面方州官。其下有助教。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卉下大夫罟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员一人。官名,汉时西域龟兹国有此官,主要负责抵御匈奴的入侵。见《汉书·西域传·龟兹国》,参看“却胡君”条。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三司理欠司置,隶比部。哲宗元祐元年(1086)采纳司马光建议,改隶户部。三年,复归比部,由比部郎官领之。
乡吏名。汉代居延边塞,里有门亭,设门亭长,掌守护里门,监视出入。
指师尉郡,或师尉大夫、或师尉大夫府。详“师尉大夫”条。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 每师帅二十人, 官阶为职同两司马,掌护卫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