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都尉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于有兵诸郡别置,正五品,为都尉副贰,领兵,与郡之行政长官不相知。京辅所置从四品。
武官名。隋炀帝时置,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炀帝定郡都尉之秩为正四品,又增置副都尉,秩正五品。正副都尉专典一郡兵马,其品秩高于府兵的鹰扬郎将,领兵则不相知会,后来又敕令郡都尉与鹰扬郎将在追捕盗贼时得互相知会。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于有兵诸郡别置,正五品,为都尉副贰,领兵,与郡之行政长官不相知。京辅所置从四品。
武官名。隋炀帝时置,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炀帝定郡都尉之秩为正四品,又增置副都尉,秩正五品。正副都尉专典一郡兵马,其品秩高于府兵的鹰扬郎将,领兵则不相知会,后来又敕令郡都尉与鹰扬郎将在追捕盗贼时得互相知会。
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直卫属官,负责舆驾出入侍卫。从五品。
官名。清末资政院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初为二人,由王公大臣内特简。宣统元年(1909)后仅一人。三年正式定为一人。掌总理全院事务,主持资政院会议,充任议长。官名。清末置,为资政院的长官。见
宋朝贡举考试的一项规定。举人殿试合格,通常按成绩分成五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部分举人得特殊优待,可升一至二甲。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项规定。宋制,殿试及第者分为五甲,分别赐予及第、出身、同出身。又规定
官名。十六国南凉置。南朝梁诸州亦置,位在诸从事上,自一班至流外四班不等,掌同西曹掾。
官名。南诏官,主财用,以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之。
官名。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茶房副长官。初置茶饭处,设有副总领。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副总领为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正五品。分别协助尚茶正、尚膳正管理茶房、膳房事。又,清朝陵寝官中亦设此值,东陵
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更名太仆为太御。东汉复故。参见“太仆”。官名。王莽改太仆曰太御。见《汉书·王莽传》。详《太仆》条。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三国志·潘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芮良卒,其弟)玄领良兵,拜奋武中郎将,以功封溧阳侯。”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帅军征伐。《三国志·吴书·潘浚传
1、宫中绘有彩画的厅堂。《汉书·霍光传》:“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画室,近臣入见天子前停留歇息之室。因绘有彩画,故称画室。2、画室署的省称。《后汉书·百官三》:“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
官名。隋朝雍州牧属官,视从八品,文帝开皇十二年 (592) 改为士曹参军。州分职吏名。隋初置,见“士曹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