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诸王位之一。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以上。
元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凡父母衰老气力单寒者,得就近迁除,以便供养。此种规定称为便养。
汉朝官制术语。凡官吏治绩最优者即称尤异,多升迁更高级职务。如昭帝时赵广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汉朝考察官吏的科目之一。“尤异”指在考察中被推举为政绩最好的官,此类官多被提职。《
即“北大王院”。官署名。太平天国官爵不分,前期诸王都设置一套大体相同的王府机构,以处理国家政务。北王府设官如下:六部尚书,掌理政务,北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一至六尚书,计三十六人。承宣
明代铨选方式之一。不定期举选,以恩例铨任举人为官。
官署名。明朝工部营缮司所属五大厂之一。掌烧造和贮存营缮所需陶瓦器物。
殷朝工官合称。《殷虚文字丙编》第五四片:“乙未,酒,多工率口遣。
国民党政府对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依照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十一月四日公布的《考绩法》规定,公务员考绩分为年考和总考两种。年考是对公务员每年政绩的考核,一般分两次于六月份与十二月份分别举行
即“起部郎”。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