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正

司正

①官名。周朝及晋等诸侯国置。为宾主宴会监礼官。《仪礼·乡饮酒礼》:“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郑玄注:“作,使也。礼乐之正,既成,将留宾,为有懈怠,立司正以监之。”《国语·晋语一》:“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韦昭注:“司正,正宾客之礼者。”②女官名。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罚等事。隋炀帝始置,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唐朝改置,为宫正之佐,二人,正六品,宫人不供职者,以牒取裁,小事决罚,大事奏闻。宋沿唐制。金同,置二人,与宫正同掌总知宫内格式、纠正推罚之事。明朝宫正司亦置,二人,正六品。


1、礼官名,掌在宴会上监礼。《仪礼·乡饮酒礼》:“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主人拜,司正答拜。”《国语·晋语一》:“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注:“韦昭曰:司正,正宾客之礼者。”《后汉书·郅恽传》:“恽于下坐愀然前曰:司正举觥,以君之罪,告谢于天下。”

2、女官名,掌监察,宫人不供职者,以牒取裁,小事决罚,大事奏闻。隋置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唐置二人,正六品,为宫正之佐。宋、金皆沿唐制,掌纠正推罚等事。明置二人,正六品,属宫正司。见《隋书·后妃传》、《新唐书·百官二·宫官》、《明史·职官三·女官》。

猜你喜欢

  • 国子监典簿

    官名。明、清国子监属官。于典簿厅设。明朝一人,从八品,掌章奏文移及本监财务出纳。清朝满、汉各一人,掌章奏文移之事。

  • 膳部曹郎中

    官名。北齐都官尚书所属有膳部曹,“掌侍官百司礼食肴馔等事”,以郎中一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 武库署令

    官名。即武库令。官名。北齐和隋皆置,为武库署长官,掌盔甲武器及吉凶仪仗。见《隋书·百官中、下》。

  • 巴牙喇纛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 “护军统领”。

  • 宣德门家事库

    官署名。北宋卫尉寺所属机构,掌皇帝祭天所需祭器什物。设监官二人,以登闻鼓院监门官兼领。

  • 司苑局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 (1374) 置大使一人,正九品。二十八年改置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宫内食用

  • 厨官

    官署名。负责供应王室膳羞的机构。战国楚置。《铸客鼎铭》:“铸客为大句(后)脰(厨)官为之。”官名,汉置,掌办官府厨食。京城长安和地方州郡皆置。凡因公出差的官吏,可凭传舍所发证券供食宿。《资治通鉴·汉哀

  • 三司勾当官

    官名。金置,为三司所属事务官。员额二人,秩正八品。

  • 都牧少卿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又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官舆、复育少卿官。”太和十七年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奉宸苑卿

    官名。清朝内务府奉宸苑之长官。掌各处苑囿禁令,以时修葺,以备皇帝临幸。雍正六年(1728) 设。正三品。乾隆十四年 (1749)额定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官名。清朝设此官,掌管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