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务总理

国务总理

官名。民国初年置国务院,设国务总理,协助大总统处理政务,担任国务会议议长,对外代表国务院,副署大总统一切命令。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国务院的首长。《临时约法》时期政府实行内阁制,国务总理是实际的行政首长,在国务员中居于领袖的地位。习惯上由大总统提名,经国会同意后任命。国务总理负实际政治责任,副署大总统的命令,除关系各部全体的由全体国务员副署外,其余国务员均只就与其部务有关的部分行使副署权;国务总理则无论关系一部、几部或全体,以及仅是关系总理本身的,均须副署。国务总理担任国务会议的主席;遇有事故时,得报请大总统,由其他国务员代理。为了保持行政的统一,国务总理对于各部总长的命令或处分认为有碍时,得先中止,再行取决于国务会议。国务总理依其职权或特别委任,得发布院令,就所管事务,得对地方长官发布训令和指令。“新约法”时期不设国务总理,在总统府政事堂设国务卿,襄助大总统处理政务。临时执政府后期和军政府时期虽设国务总理,但也都是襄助临时执政和陆海军大元帅处理政务,其地位与“新约法”时期的国务卿差不多。

猜你喜欢

  • 校籍令史

    官名。南齐置。参见“校籍郎”。

  • 令曹

    官署名。汉朝置,属御史台。《宋书·百官下》: “掌律令。”设侍御史掌其事。西晋改置法曹。官署名,汉置,属御史台,掌律令,由侍御史主其事,西晋改置法曹。见《宋书·百官下》。

  • 沙苑监丞

    官名。唐朝太仆寺沙苑监属官,置一员,正九品上。

  • 六事考课

    金代以六事考课县令,即“辟举县令法”,见该条。

  • 皇帝

    1、封建王朝从秦至清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曰):‘天下大定,今各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

  • 大都下士

    官名。北周置。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五二○《宋永贵墓志》:“大象元年(579),任右宫伯右侍散二命士,二年,迁大都下士。”正一命。官名。北周置,府属不详,可能是夏官府的属官。

  • 苑马寺卿

    官名。明朝苑马寺长官。一人,从三品。掌本寺所领六监二十四苑之马政,而听于兵部。

  • 主客司郎中

    参见“主客郎中”、“主客清吏司郎中”。

  • 内都大达官

    官名。北魏时“内都坐大官”的异称。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九九《元飏墓志》。

  • 对移

    即“对换”。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即“对换”,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