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行台

大行台

①官署名。北魏置,为尚书省设在各主要地区的派出机构,代行尚书省的权力,依所辖区域名称称关西大行台、东北道大行台、三徐州大行台等,管理辖区内的军政事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大行台尚书令为长官,大行台尚书仆射协助管理大行台事务,置大行台尚书、大行台郎中等分曹理事。南朝梁、东魏、西魏、北齐沿置,北魏末期的关陇义军领袖万俟丑奴亦置。唐高祖武德(618—626)初,设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置令一员,仆射一员,左、右丞各一员,都事一员,兵部、民部、工部尚书各一员,司勋、考功、兵部、驾部、礼部、膳部、度支、仓部、刑部、都官、工部、屯田郎中各一员,食货监、农圃监、武器监、百工监各一员,主事及丞若干人。武德八年,省。②官名。北魏、南朝梁、东魏、西魏、北齐时多作为大行台长官的省称。《魏书·董绍传》:“时尔朱天光为关右大行台,启(董)绍为大行台从事,兼吏部尚书。”

猜你喜欢

  • 八书吏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九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 南院副部署

    官名,辽朝置,为南院都部署司副长官,佐南院都部署掌南院部族军民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一》。官名。辽置,为南院都部署司的副主官。见“南院都部署司”。

  • 羲和

    官名。新莽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名纳言。官名,尧置,掌天文。《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西汉末年,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又改称纳言,掌钱谷金帛诸货币(见《汉书·百官

  • 鲁兵将军

    官名。北魏置。明元帝(409—423)时安原镇守云中,以功加此,后迁驾部尚书。见《魏书·安原传》。

  • 中台帅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五品。

  • 宫正司

    官署名。明洪武五年(1372)置为宫廷女官衙门。初设宫正二人,正六品。十七年改一人,正五品。增司正一人,正六品。二十七年增典正一人,正七品。次年定制,设宫正一人,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女史四人。掌纠察宫

  • 检讨

    官名。唐朝始置。集贤院有知检讨官。宋朝崇文院、史馆均置,以他官兼任,掌修国史。北宋末年讲议司、南宋初年修政局亦置。明清为翰林院史官,位次于编修,从七品。掌撰述记载,修纂国史。一般由三甲进士留馆者充任,

  • 清商署令丞

    官名。南朝梁太乐令所属有清商署丞。隋始置清商令,与丞共为清商署的正副主官,属太常寺。与太乐署分掌音乐之事,各有乐师。炀帝时废。

  • 大乐令

    西汉时称太乐令,属奉常。东汉时称大乐令,俸六百石。明帝三年八月改称大予乐令,掌伎乐。凡是国家祭祀,负责请示奏何乐及大飨时用乐等。有丞;员吏二十五人,乐人三百八十名。宋朝掌乐官署大晟府的属官有太乐令,秩

  • 汾祠署令

    官名。即汾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