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虞候率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太子左虞候开府置,正四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太子左清道卫率,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名左虞候率,玄宗开元元年(713)又改左清道率。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太子左虞候开府置,正四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太子左清道卫率,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名左虞候率,玄宗开元元年(713)又改左清道率。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左府上士佐官,正二命。
周朝王室三位大臣。一说为三公。一说为三卿。一说即三事大夫。《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礼之如侯伯克敌使大夫告庆之礼,降于卿礼一等。”杜预注:“三吏,三公也。”
武官名。南宋建炎中置,属御营使司,掌统领御营五军。参见“御营司使”。
官名,汉置,为郡佐吏,掌岁贡御桔。杨孚《异物志》:“(东汉)交趾有桔官长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桔。”
官署名。清朝太医院所属机构。掌为本院选补医官。设教习二人,由御医、吏目内选充,负责传授医术,培养医官人才。初进太医院之医生及医官子弟先进厅学习,无年限,遇医官缺出,经考试顶补。清太医院内部机构。设教习
官名,汉置,为蚕官令之副,佐蚕官令掌蚕事祭礼。详“蚕官”条。
任官术语。清朝官员之实缺,绝大多数由中央政府任命,称“内放”。少数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称“外补”。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吐谷浑族军。设详稳。
参见“仪曹郎”。
清朝官缺之一种,属八旗官缺。即公中佐领之额设者,由八旗应用人员内通行拣选任命。参见“公中佐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