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官学入仕

官学入仕

西周春秋时士的主要入仕途径。《礼记·王制》说:“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征指徭役之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 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这种对于士的逐级选拔,近人陈青认为是一种选拔行政官的升格考试,在其所著《中国教育史》中说:“升格考试分作三步,第一步由乡大夫初试,取中了的录入乡学肄业称为秀士。到相当期限,经过复试,取中了的由乡大夫造册报告到司徒,称选士。第二步由司徒初试选士,取中了的升入大学肄业,称作俊士。到相当期限,完成了大学的学科,经过复试,取中了,再奖以荣名,叫做造士。造士即学业造成了的士子,将来候补的官吏。得了造士以后,由教官大乐正报名到天子,经过第三步的选拔,发交司马量材录用,此时则名之曰进士。”又《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指的就是“乡论秀士”之制。“”是考校之意,也就是乡大夫每三年要考校乡内的学士,选拔出贤德多才的人。孙诒让《周礼正义》引黄以周说:“乡遂大夫所考学士,必升诸国学,教成而后用之。故郑注《王制》‘命乡试秀士’云:‘秀士,乡大夫所考有道义者,即以《乡大夫》文言之,明其同也。”上述选士制度不一定完全符合当时事实,其中难免糅合了后来儒家的设想。不过反映了当时仕进出于学的基本事实。与宋人苏轼《养士论》一文中所指出的三代以上仕进之路“出于学”的论断正相符合。

猜你喜欢

  • 大都尚饮局提点

    官名。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置,属光禄寺,秩从六品。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从五品。掌酝造上用细酒。设提点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

  • 阿里哈达

    满语官名。意为“宰相”、“中堂”、“大学士”。

  • 小众人臣

    官名。商朝置。掌管理平民阶层事务。官名。商代设置,是专门“管理众人(奴隶)之事的小臣。卜辞说:贞:惟吴呼小众人臣?”(《续存》下四七六)

  • 大都

    官名。西周设置,见《尚书·立政》,是管理诸侯和王子、王弟们采邑的官。

  • 司樽郎

    官名。南朝陈置,八品,秩六百石。

  • 北院掾史

    吏名。辽朝北枢密院吏员,在北枢密院通事下。

  • 集贤院押院中使

    宫名。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以宦官充任,掌出入宣奏,领宦官监守院门。

  • 抚夷掌堡

    官名。清初于四川改土归流地区所设之官。掌管各番寨。由地方官委任。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各番寨均责成乡约、甲长稽查,仍听抚夷掌堡管束。

  • 城门千总

    即“门千总”。

  • 咨议参军

    官名。西晋末司马睿镇东大将军丞相府始置为僚属,掌顾问谏议,员二人。东晋、南朝王府丞相府、公府、位从公府、州军府皆有置者,但无定员,亦不常置,职掌不定。其位甚尊,在列曹参军上,州所置者常带大郡太守,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