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使
吏员名。宋代称县中低级吏员为小使,与高级吏员——主吏相对应。参见“编录司”。
吏员名。宋代称县中低级吏员为小使,与高级吏员——主吏相对应。参见“编录司”。
官署名。清朝工部虞衡司所属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设满、汉监督各一人,由本部堂官于司员内选充,每年一更代。掌收发旗纛、帐篷。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陆军部军实习。清代工部虞衡清吏司所属机构。
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普通市市长的佐助人员。参见“市自治制”。
民国置,为县、市教育行政机关。民国十一年改县劝学所为教育局。国民政府成立后,各市也相继设立。凡县、市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事业均归其管。设局长一人、督学及局员数人。
①官名。古代农官之长。即稷。《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后土为社; 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杜预注: “弃,周之始祖,能播百谷,汤既胜夏,废柱而以弃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职准祠部尚书,四品。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军官,统领龙卫军。
即“帮办翼尉”。
宫中女官,掌监督宫庭。《宋书·后妃传序》:“中台侍御监闺帅,置一人。”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流外视品官。见“萨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