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尚食局

尚食局

官署名。①北齐门下省置,总知御膳事,有典御二员,丞、监各四员。隋朝门下省沿置,有典御二员、直长四员、食医四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殿内省,置奉御二员、直长六员,又有食医员。唐朝殿中省沿置,有奉御二员、直长五员、食医八员,掌储洪,进御膳必辨时禁而先尝; 宴飨百官宾客,则与光禄寺按品秩而供; 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为奉膳局,咸亨元年(670) 复。宋朝殿中省亦置,掌宫廷膳羞之事,有典御二员、奉御四或六员、监门一、二员,又有膳工; 南宋罢。辽朝殿中司置,以奉御掌之。金朝宣徽院置,有提点、使、副使,掌总知御膳,进食先尝,兼管从官膳食,又有直长一员、都监三员,并统生料、收支二库都监、同监各一员,宣宗元光二年(1223)参用近侍、奉御、奉职。元朝宣徽院沿置,从五品,掌供御膳及出纳油面酥蜜诸物,世祖至元二年(1265)置提点,十一年置生料野物库,隶焉; 二十年省并尚药局归之别置生料库; 定置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二员、直长一员。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隶宣徽院,明洪武元年(1368)改隶光禄寺。② 隋炀帝内官六局之一,掌进膳先尝,管司膳、司酝、 司药、 司四司, 每司又置典、 掌, 以贰其职,唯司膳、典膳、掌膳各四员,余各二员,又有女使员。唐朝宫官沿置,有尚食二员,掌供膳羞品齐,总司膳、 司酝、 司药、司, 凡进食先尝, 四司、 四典、四掌各二员,又有女史十四员。明朝女官沿置,有尚食二员,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则先尝之, 领司四:司膳、 司酝、 司药、 司; 司膳、 典膳、掌膳各四员,余三司、三典、三掌各二员,又有女史十员; 服劳多者,或五六载,得归父母,许听婚嫁; 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 现授职者,家给与禄;永乐(1403—1424)以后职尽移于宦官。


官署名。北齐设尚食局,总管皇上膳食诸事;其官有典御二人,丞、监各四人。见《隋书·百官中·门下省》。隋也置尚食局,掌供御膳;其官有奉御二人(正五品),直长六人,还有食医等。见《隋书·百官下·殿内省》。唐沿其制。唐代尚食局掌供皇上膳羞酒醴等;其官有尚食二人(正五品)、司膳二人、司醖二人、司药、司饎等。见《新唐书·百官二·宫官·尚食局》。元代尚食局,秩从五品,掌供御膳及出纳油面酥蜜诸物。见《元史·百官三·尚食局》。明代尚食局,与唐同,掌御膳;尚食官除掌膳羞品齐之数外,还管尝食,凡进御饮食,尚食得先尝之而后进。见《明史·职官三·女官·尚食局》。

猜你喜欢

  • 右曹

    ① 西汉加官名号。 武帝时置, 与左曹合称诸曹,秩二千石。加此者每日朝谒,在殿中收受平省尚书奏事,亲近皇帝,典掌枢机。东汉省。②官署合称。宋朝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分左、右,兵部、刑部、工部为右名曹,其职

  • 内城巡警总厅各分厅

    清末京师内城巡警总厅所属机构。分为内城中分厅、内城东分厅、内城南分厅、内城西分厅、内城北分厅。各分厅以知事一人为主官,正五品,总理本分厅事务。各分厅内部分设三课六所,以分理众务。总务课,掌警事、机要、

  • 品级考

    清朝吏部记载内外官员职秩之簿册。凡大小官员之品级,等次以及加级、记录等项皆须登录于册,以备官员升调,转补时查考之用。

  • 人材

    荐举名目。明洪武六年 (1373) 罢科举后,置为荐举名目之一。选德才兼备者,礼送京师授官。明初重视各地粮长。干练者称税户人材,亦可推授官职。

  • 东作坊

    见“作坊”。

  • 御史执法

    官名。西汉初年置之。以监察百官。《汉书·叔孙通传》:“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官名,即御史中执法的省称。御史中执法为汉朝御史中丞的别称。《汉书·叔孙通传》:“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见《通典·

  • 名分

    名位和职分。《庄子·天下》: “《春秋》以道名分。”《吕氏春秋·审分》: “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高诱注: “名,虚实爵位之名也; 分,杀生与夺之分也。”

  • 洛苑使

    官名。五代后梁置,掌洛阳苑囿园池之事。宋初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

  • 小兵部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兵部司次官,省称为小兵部,佐兵部中大夫掌本部事务。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兵部司长官,称兵部下大夫。宣帝即位,复置六府诸

  • 中抚军将军

    官名。南朝梁,陈 “中抚将军” 的别称。亦省称为“中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