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平准令

平准令

官名。汉武帝元封元年 (前110)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置平准于京师。受天下委输,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而物价得平。其后,赵广汉以廉洁举茂材,为平准令。东汉置一人,秩六百石,隶大司农,掌知物价,主练染,作采色。和帝时,改中准令。晋复旧称,隶少府。南朝宋避顺帝刘准名讳,改染署令。南齐复为平准令。北齐置为司农寺平准署长官,六品下。隋初沿置,员二人,正八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隶太府寺,升正六品。唐沿置,从七品下。掌供官市易之事,凡百司不用之物及没官之物,则以时出卖。


官名,汉置,掌平准物价等事,俸六百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史记·平准书》索隐:“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平准令除掌知物贾外,还主练染,作采色。有丞一人,属吏一百九十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三·大司农》。其后,魏晋沿置,属少府。南朝宋时平准令只掌染事。唐朝平准令掌供官市易。见《旧唐书·职官三·太府寺》。

猜你喜欢

  • 典天农

    官名。太平天国前期有典农官,后期《《幼主诏旨》中有典天农一官,为天朝典官,可能就是前期典农官之职,参见“典农官”。

  • 中散庶长

    官名。北魏置、统诸中散。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职掌参见“中散”。官名。北魏置,从四品上,见《魏书·官氏志》。

  • 兵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兵部长官,亦省称为兵部,掌全国军务。下设小兵部下大夫、小兵部上士以佐其职,领武环率下大夫、武侯率下大夫、司固上士、司火中士、司辰中士等官属。北周武帝

  • 公主驺仆射

    官名。为东汉长公主属官。为管理公主车马的官,与一般公主府中的公主仆同。

  • 掐子

    宋朝下等役职名。掌检查粮仓出纳粮食质量,差下户充,或招募。与拣子合称“拣掐”。参见“拣子”。公人名。宋代州役之一,掌查验粮仓出纳粮食的质量。一般差下户充任或出于招募。与拣子合称“拣掐”。

  • 马馆监督

    官名。①清朝礼部所属马馆之主官。初设马馆二,分建于宣武门、广渠门。储峙牧刍,以待外藩朝觐。设正监督一人,以本部司官充任; 副监督一人,以理藩院司官充任,皆为一年一更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以马馆归

  • 参议朝政

    唐朝宰相职衔名义。《旧唐书·太宗纪下》: 贞观四年(630)二月“太常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官名。唐初承隋制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又以他官参与其间,《新唐书·百官志一》记太宗

  • 南院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属南大王院,掌南大王院部族军民之政。官署名,辽朝置,属南大王院,掌南院部族军民之事。其官有南院都部署、南院副部署。见《辽史·百官志一》。

  • 副都纲

    官名。管理佛教事务之僧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于各府僧纲司,府各一人,为僧纲司副长官。品秩未入流,设官不给禄,颁发度牒。与都纲共同掌领一府之僧人。清沿明制,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僧人充补,移咨吏

  • 乡啬夫

    官名。秦汉乡官,不足五千户之小乡置啬夫。掌赋税徭役,兼听辞讼,由县府委派。参见“啬夫。”官名,东汉置,负责了解本乡老百姓的善恶,出役的先后,谁家穷谁家富,应纳多少税等。《后汉书·百官志》:“其乡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