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庙令

庙令

官名。汉朝置高庙令,员一人,六百石; 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掌守帝王庙,案行扫除。唐朝前代帝王庙皆置,掌开阖、洒扫、释奠之事。三皇、五帝、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及武成王庙各置一人,从六品下; 五岳四渎庙各置 一人,正九品上,掌祭祀。又有太子庙令,从八品下。宋朝五岳、四渎诸庙沿置,掌庙宇葺治修饰。庙之政令多由所在县令主管,京朝官任知县者称管勾庙事,庙令或以令录老耄不治事者充任。


官名,汉置,掌守皇帝庙。案行扫除。《后汉书·百官二·太常》:“高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庙,掌案行扫除。无丞。世祖庙令,六百石。本注曰:如高庙。”注:“《汉官》曰:(高庙)员吏四人,卫士一十五人。(世祖庙)。员吏六人,卫士二十人。”唐朝对前代重要帝王庙也置庙令。《新唐书·百官三·太常寺》:“三皇、五帝、周文王、汉高祖、两京武成王庙,令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掌开阖洒扫、释奠之礼。”

猜你喜欢

  • 武库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武库司员外郎。明清兵部武库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库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以科甲出身者补授。满洲、蒙古司官初不

  • 按察副使

    官名。明朝及清初各省按察司之副长官。明太祖朱元璋于吴元年(1367)始置。正四品。各省员额不等,视事之烦简而定。与按察佥事分道巡察,凡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

  • 边营官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前藏设五品官二十三人,分辖十四边营。缺出以小营官甲琫调补,以小中译补放。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秩五品,属唐古特营官。员额二十三人,分驻江卡、堆噶尔本

  • 县政府军事科

    县政府内部分科之一。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置,以科长为主官。掌理兵员调查征募,兵役宣传奖惩,在乡军人的管理,出征军人家属的优待,防空及救护,保安,军事征用、兵要地图调查。因与县国

  • 左京辅都尉

    官名,掌管地方军队,护卫京师及京师左郊的武事、治安纠察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都市掾

    官名,汉置为郡县佐吏,也称监市掾、市啬夫,或称市吏,掌市政治安及校定度量衡及物价等事。

  • 里行

    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里行等简称。官名。唐宋皆置,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都不是正官,无员限数。

  • 太子左庶子

    参见“左庶子”。官名。太子庶子,到隋朝分为左右,分统门下坊和典书坊事。门下坊统司经局、宫门局、内直局、典膳局、药藏局、斋帅局。司经局置洗马四人、校书六人、正字二人。宫门局置大夫二人。内直局置监、副监各

  • 低级武官称弁,类似今天班排长。

  • 再考

    官吏考核制度。明朝定为考满之法。见“考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