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庶长

庶长

① 官名。春秋时秦国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其他各国的卿。《左传》襄公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② 爵名。战国秦置。意即众列之长。有左庶长、右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等名,分别为二十等爵第十、十一、十七、十八级。


1、官名。春秋时秦置,掌军政大权,相当别国的卿。《左传·襄公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

2、爵名。战国时秦置,为商鞅制定的二十级爵中的,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左、右庶长,意为众列之长。驷车庶长,意为乘驷马之车而为众长。大庶长则更尊于驷车庶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及师古注。

3、少数民族头领。北魏时各少数民族长官称庶长,类似酋长。

猜你喜欢

  • 州左户掾史

    州分职吏名。北齐上上州在户曹掾、史之外,又有左户掾、史,其与户曹掾、史如何分工则不详。参见“州户曹掾史”。

  • 微臣

    身份微贼之臣。特用于臣下对君主之自称。

  • 考试院副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考试院的副官长。见“考试院”。

  • 寝令

    官名,掌管陵园内部之事。帝王宗庙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叫庙,后部叫寝,是献祭的地方。汉朝各帝陵都有寝,置寝令。见《历代职官简释·寝令》。官名。汉置,属太常。掌守陵寝,案行扫除。

  • 戟楯虎贲司马

    官名。北魏置。统领戟楯虎贲,位在戟楯虎贲将之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军粮同知

    官名。清朝奉天府之职官。光绪二年(1876),改理事通判设。一人,正五品。分理地方事宜,掌治旗民之交涉诉讼事。官名。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改奉天府理事同知为军粮同知,员额一人,掌管旗人与民人之间

  • 掌醢署令丞

    官名。隋于光禄寺置掌醢署,有令及丞,所属有掌醢十人。唐沿置,令及丞掌供醢醯之物。所属有府、史、主醢、酱匠、酢匠、豉匠、葅醢匠、掌固。宋光禄寺有油醋库监官,当掌醢署令之任。金元不设,明清称掌醢署署正、署

  • 司绩大夫

    官名。即考功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考功郎中。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考功郎中为司绩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侍正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二品。设于文宗至顺二年 (1331),掌内廷近侍之事,领四怯薛速古儿赤四百人、奉御二十四员及拱卫直都指挥使司。官署名。元置,掌内廷近侍之事。其官有侍正(正二品)、同知、佥府、侍判、

  • 守土官

    太平天国郡、县级地方官之统称。当时地方行政郡、县之上为省,其下则为军、师、旅、卒、两、伍,共六级,这六级长官均称“乡土官”。县设监军一人,郡设总制一人,皆由太平天国中央政府任命,管理地方政务,称为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