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征北将军

征北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兴平(194—195)中置,任李乐为此职。曹操执政后,列为四征将军之一,多为持节都督,出镇方面,地位显要,秩二千石。魏文帝黄初(220—226)中,位次三公,二品。两晋沿置,列为三品,若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十六国汉、后燕、大夏亦置。南朝沿置,宋三品,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普通六年(525)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三班。陈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一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二品。北齐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二品。北周八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无职事,降为正六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


杂号将军名,东汉献帝置,掌征伐或镇守。《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以(韩)暹为征东、(胡)才为征西、(李)乐征北将军。”三国魏蜀吴皆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咸熙元年)三月丁丑,以司空王祥为太尉,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先主加(申)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三国志·吴书·陆抗传》:“(太平二年)拜抗为柴桑督……迁征北将军。”其后,晋、十六国汉,后燕、大夏、南北朝皆置。北齐为奖赏军功勋臣的闲职,隋朝为散号将军,无职事。

猜你喜欢

  • 左右大将

    官名合称,即左大将和右大将的省称。汉时匈奴和乌孙国等置,掌军事。《汉书·匈奴传上》:“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相,大禄,左右大将二人,侯三人。”

  • 改官法

    官制用语。即宋朝选人改为京朝官的制度。凡在任选人,取得本路一定员数的帅抚、监司、知州作举主保奏,按本人历任任数和考数,经磨勘合格,授予改官状五份,即赴京等待班引,班引后改承务郎以上官资,即成为京朝官。

  • 参谋官

    见“参谋”。(1)宋代军事幕职名。亦称参谋军事,为宣抚使、宣抚处置使、招讨使、制置大使、制置使、经略安抚使、总管、钤辖、招抚等使的高级军事幕职,掌参预军事谋划。(2)清末军职名。设于新军,掌协赞号令,

  • 逋逃之臣

    逃亡的臣。《汉书·匈奴传》:“受其逋逃之臣。”

  • 铁冶务

    西夏冶铁管理机构。 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设于夏州(今属陕西靖边)东境距黄河八十里处。

  • 秘书监

    ①官名。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置员一人,秩六百石,掌典图书秘记,校定文字,属太常。后省。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置为秘书署长官,掌管艺文图籍,员一人,三品。初属少府,魏明帝时王肃任此

  • 府丞掾史

    此为三官名字的合称。府丞,即郡丞的别称,郡的长官称太守或郡守,总掌本郡的政务和军务。郡丞为郡守的佐官,助郡守总管全郡行政。府掾府史即郡掾郡史,是太守、郡丞的属吏,分掌各曹事务,掾为正职史为副职。府丞掾

  • 马队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宣统三年(1911)改隶军学处。掌拟全国马队教育、训练、校阅之计划,审定马队操法,核议马队应用马匹、军械器具,考察所属学堂成绩等。置科

  • 协理京营戎政

    官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置,以兵部尚书侍郎或右都御史充任,协掌京营操练之事。万历九年(1581)革。十一年复置。天启(1621—1627)中增一人,后革。崇祯二年(1629)复增一人。

  • 详理使

    使职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特置,以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湮为使,与御史大夫崔器共按陈希烈等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