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春官府

春官府

官署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与天官、地官、夏官、秋官、冬官府合称六府。以大宗伯卿为长官,设小宗伯上大夫、春官府都上士以佐其职,掌制订国家各项礼仪,主持祭祀仪式,守护宗庙陵墓,撰写皇帝诏命,修撰国史以及音乐、卜、祝、僧、道等方面的事务,府中置司宗中大夫、守庙中大夫、典祀中大夫、内史中大夫(后设内史上大夫)、外史下大夫、礼部下大夫、太史中大夫、乐部中大夫、太卜下大夫、太祝下大夫、司车辂下大夫、夏采下大夫等官属,各司其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府置四司,以下大夫为长官,上士佐之。宣帝即位后,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署名。北周依《周礼》设置,掌国家的礼制,以辅佐皇帝安定天下。凡礼乐、教育及卜祝、文史、星历、车旗之事均为其所掌。以大宗伯卿与少宗伯上大夫为正副长官。属官有内史上大夫、有司宗、守庙、典祀、太史、乐部诸中大夫,礼部、太卜、太祝、司车辂、夏采诸下大夫。参见“六府”。

猜你喜欢

  • 哈思户额尔机阿思哈尼拜察喇昂邦

    即“哈思呼尔吉阿思罕尼拜察喇昂邦。

  • 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

    考试机关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和《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文官高等考试由中央政府主持,国务总理监督,故亦称中央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典试委员会设委

  • 乾文院使

    使职名。即文思院使,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 改,三年罢置。官名。唐置文思使,五代后梁时改称乾文院使。后唐时复旧。参见“文思使”。

  • 肃纪后司

    官署名。清朝盛京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康熙元年 (1662) 设。掌讯办私刨、私贩人参案件。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均以满员充任。光绪三十一年 (1905) 裁。

  • 左右翼监督

    官名。左翼、右翼各为户部所属京城税关之一,各设监督一人以为主官,由内务府大臣及尚书侍郎兼任。所属各有经承三人。

  • 导客舍人

    流外官名。唐置,属太子内坊,员额六人,秩流外五品,主序导宾客。

  • 本官阶

    官员叙迁之阶。宋初官员系衔往往以散官、本官与差遣并列,散官沿袭唐制,是表示官员品阶的。但唐末高级散官往往为低级武官所得,故自五代以来,散官已无足轻重。本官指官员所担任的正官,但宋初某一机构的官员并不主

  • 六政府尚书

    官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置。始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于原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各设尚书一人,多以明朝投降官吏充任。

  • 礼仪使

    官名。唐朝玄宗开元十年(722)以他官知礼仪事,始称使,专掌五礼。天宝九载(750)始定置不改,亦称礼仪祠祭使,多以太常卿、六部尚书或侍郎充任。代宗大历五年(770)罢,事归太常,七年复置,德宗建中元

  • 路工处

    官署名。清末巡警部原设有路工局,巡警部改为民政部之后路工局属民政部。宣统元年(1909年)裁撤。同年十一月成立马路工程调查处,又称路工局,掌修京城地区马路,并管理街道清洁、洒水诸事。设总办、会办为正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