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鲁花赤
即“札鲁忽赤”。
即“札鲁忽赤”。
北魏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因其写于黄素之上,故名。详见“勋书”。
官署名。明、清负责暹罗(今泰国)语言文字翻译的部门。万历(1573—1620)年间始置,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隶太常寺。清初沿置,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省并入礼部。
官名。明崇祯十七年 (1644) 三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改明军把总而置。职掌仍因袭明朝旧制。
官名。北齐都官尚书所属有都官曹,“掌畿内非违得失事”,以郎中一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即“第二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参见“第二领民酋长”。
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无定员,六品。
宋朝御史台吏人。掌编排群臣朝参、下殿班次。
官名。金宣徽院所属有内侍局,掌正位閤门之禁。以令丞为正副主官,率殿位都监、同监及内直、御直各给其事。
即八刺哈赤。
军事机关名。国民党政府在接近战地的城市设置,作为备战的临时性组织。一般由驻军长官任城防司令,司令部的组织不固定,所辖部队亦由驻军中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