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枢密使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永泰(765—766)中始置内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宫庭奔走,宣传机密诏奏,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皇帝有所处分,则宣付政事堂及翰林院学士。僖宗时,杨复恭、西门季玄任枢密使,始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公事,侵夺宰相之权,地位极重,与两军中尉合称“四贵”。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改崇政院使,以士人充任,备顾问、参谋议,出纳诏奏,职权与唐略同。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复旧名,以宰相兼,为枢密院长官,又置枢密院使一人,权侔宰相。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废,出帝开运元年(944)复置。宋沿置,仍为枢密院长官。太祖建隆三年(962)罢宰相兼任,专掌佐皇帝管理军政,为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号称执政,与宰相同执朝政,有发兵之权,无拥兵之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另置知枢密院领其职。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复以宰相兼,定为从一品,二十六年又罢。三十二年再令宰相兼,迄宋亡不改。辽北、南枢密院皆设。北院枢密使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领契丹军马; 南院枢密使掌汉人兵马之政。西夏枢密院亦设。金朝从一品,掌武备机密之事。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置,以皇太子真金兼领。武宗、仁宗、顺帝时,皆曾令皇太子兼领。另置知枢密院事为枢密院实际长官。参见“枢密院”。


官名。唐代宗永泰年间始置枢密使,由宦官担任,掌承受表奏;后干预朝政,甚至废立君主,至昭宗,尽诛宦官,改由士人担任。后唐改崇政院为枢密院,改崇政使为枢密使,掌武事。其后宋、辽、金、元皆置枢密使,为枢密院主官,掌军机国防等兵事。参看“枢密院”条。

猜你喜欢

  • 侍读学士

    官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725) 置集贤殿侍读学士,五品以上官充任。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宋咸平二年(999)沿置,其后,或不带学士,或仅为侍读。元丰改制后以侍读、侍讲为侍从以上兼职,正七品。辽

  • 衔枚氏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禁喧哗。《周礼·秋官》: “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叫。军旅、田役,令衔枚。禁叫呼叹鸣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官名。周置

  • 高力督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属东宫,统率高力侍卫东宫。见《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 骑士曹

    官署名。三国魏末相国府僚属诸曹之一,长官为属。西晋初不置,司马睿镇东丞相府复置,长官为参军。南朝罢。官署名,三国魏置,为相国府属曹,以属主曹事,掌骑士。《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咸熙元年)相国左

  • 居室丞

    官名,为居室令之副,佐令掌拘犯人。参看“居室”条。

  • 医药吏

    州分职吏名。北魏置,掌医药事务。《魏书·显祖纪》载皇兴四年(公元470年)诏:“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须药物,任医量给之。”

  • 白渡盐马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置于四川白渡地方,掌该处盐政、马政。设司令,以掌选官为之,司丞,以内使为之。十三年罢,寻复置。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进行管理。后革。

  • 第一领人酋长

    即“第一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因避讳改。见“第一领民酋长”。

  • 理曹郎中

    官名。十六国前凉所置尚书省诸郎之一。典司法刑狱。《晋书·张轨传》: “理曹郎中索询谏曰:‘曜虽东征,胤犹守本。险阻路遥,为主人甚易。’”

  • 卫士长

    东汉王国属官。掌王官卫士。秩比四百石。官名,东汉置,为诸侯王的属官,掌领卫士守卫王宫,俸比四百石。见《后汉书·百官五·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