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仪卫正、仪卫副
官名。明置,见“王府仪卫司”。
官名。明置,见“王府仪卫司”。
将军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龙骧将军下,掌领兵征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官名。辽朝刺史州官员,在刺史下。
① 就职治事,办理公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称疾不视事。“② 官名。又作“胝事”。战国魏等国置。主管某一职事的官长。《滨虹草堂藏古玺印》著录魏国官印:“右库眡(视)事”。
辅佐官员统称。汉朝主要指地方官府属吏。如书佐、假佐之类。郡县属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月俸八斛。南朝齐为公府僚属泛称,指从事中郎、仓曹掾、户曹属等等。隋朝则为州、郡、县低级官员泛称。官名,汉置,为
官名。南宋置为亲贤宅、玉牒所主管官,以入内内侍省押班充任。
见“河南府”。
指官爵品位。《左传·庄公十八年》: “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东宫属官。南朝梁置,属太子中舍人。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翼长”。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宫伯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