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监丞

监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五监,国子、将作、少府、长秋四监所置,掌判监事,都水监初置为次官,五年改为掌判监事。唐朝五监沿置,俱掌判监事、军器监初为掌判监事,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以后为次官。隋朝行台省食货、武器、农圃、百工四监,同州总监及所统食货、农圃二监,岐州监、诸冶监,盐池总监及所统东西南北四监,陇右牧总监及所统皮毛监、盐州牧监,皆置,掌判监事。唐朝多所因置,诸牧监、司竹监、京都诸宫苑总监、京都诸园苑监、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诸铸钱监、百工、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等监皆置, 掌判监事。高祖武德(618—626)行台省、大行台省食货、农圃、武器、百工四监,庆善、石门、温泉汤等监,诸冶监、互市监,置为次官。东宫九牧监初为掌判监事,后改为长官。宋朝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俱置,参领监事;元丰改制前司天监亦置。辽朝诸监(秘书监、司天监、国子监、太府监、将作监、都水监)皆置,多为掌判监事。金朝秘书监、国子监、太府监、少府监、军器监、都水监置,掌判监事;宫籍监亦置,隶殿前都点检司。元朝国子监、蒙古国子监、艺文监、典用监、典医监、典牧监、典宝监、甄用监、掌医监、群牧监、太府监、度支监、利用监、中尚监、章佩监、经正监、都水监、秘书监、司天监、回回司天监皆置,或掌判监事,或为属官。明朝秘书监、国子监、司天监、回回司天监、上林苑监、宦官十二监、内史监、内使监、内仓监、南京国子监皆置,或分左、右,多为掌判监事。明初内官诸监亦置,后罢。清朝国子监置。


官名,汉置,为牧监副长官,佐监长掌牧官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参看“监长”条。其后,隋置国子、将作、少府、长秋等监,丞掌监事;都水监初置为次官,后改判监事。隋朝的监丞极多,唐朝大多沿置。宋置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等,均置监丞,后世多沿置。

猜你喜欢

  • 护军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军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一人,正三品,正参领充,简放。经理庶务,管辖制内弁目兵役。唯平时不编军,故不常置。军中佐官名。清末新军在军一级设护军官,掌理庶务,统

  • 台衡

    三公别称。《后汉书·安帝纪》:“推咎台衡,以答天眚”。 李贤注:“台谓三台, 三公象也”。 衡, 平也,言天下所取平。伊尹为阿衡,即其义也。”一说衡即玉衡,与三台俱为古星名,位在紫微宫帝座之前,故以之

  • 宗国

    春秋战国时之同姓诸侯国。《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

  • 右呼衍王

    匈奴王号名,掌领本部兵众。《后汉书·窦融列传》:“宪分遣副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顺訾等,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 嫔人

    女官名,即九嫔,西汉末年王莽置。《汉书·王莽传下》:“备和嫔、美御、和人三,位视公;嫔人九,视卿;美人二十七,视大夫;御人八十一,视元士。”

  • 镇守

    官名。明朝派出总镇一方的武臣,均为总兵官或副总兵,称镇守某处总兵官或副总兵。参见“总兵官”。武职差遣名。《明史·职官志五》说, “总镇一方者为镇守。”即一省或一个重要地区的主帅,一般由总兵充任。

  • 军议从事

    州分职吏名。晋代凉州设置,见《彭祈碑阴》,为军议从事的异称,掌参议军事。

  • 丞相掾

    官名,汉置,为丞相属吏。丞相府分曹办公,每曹长官为掾,掌曹事,副长官为属,佐掾掌曹事。《汉书·严延年传》:“其父为丞相掾,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后为丞相掾,复擢好畤令。”

  • 永兴宫提辖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永兴宫各地丁户,征调兵丁。永兴宫共设提辖司四处,即南京、西京、奉圣州、平州,皆军政重地。

  • 卜尹

    官名。春秋楚置。卜官之长。大夫爵。《左传·昭公十三年》: “(楚平王)召观从,王曰:‘唯尔所欲。’对曰: ‘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史记·楚世家》裴骃集解引贾逵曰: “卜尹,卜师,大夫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