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祭清吏司员外郎

祠祭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祠祭司员外郎。明清礼部祠祭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祠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七年(1650)增设满洲员外郎。后增至五人,满洲三人,蒙古、汉各一人。

猜你喜欢

  • 御妻

    官名。天子后宫女官。掌侍御天子居寝等后宫之事。《礼记·昏义》: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女官名。又叫“九御”、“女御”、“御女”,也是天子的妾,位

  • 中式

    ①官名。北魏太武帝始置,为后宫妃嫔名号。②科举用语。凡乡、会、殿试取录,皆俗称中式。(1)内命妇名。北魏置,为皇帝之妾,位在昭仪、贵人、椒房之下。(2)科举考试被录取称为中式。《明史·选举志二》:“三

  • 强臣

    强梁之臣的省称。即拥有大权的强暴之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上失威仪,则下有强臣害君上者。”《后汉书·袁术传》:“徒以幼小胁于强臣。”

  • 戊己丞

    官名,为戊己校尉的副长官,掌行政文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城门校尉》,参看“戊已校尉”条。

  • 当月处

    官署名。清朝六部及理藩院、都察院、光禄寺等中央各部院卿寺衙门所属办事机构之一。掌理收发在京衙门之书,编号记档,分司办理,或兼管监印等项事宜。通设满、汉司官各一人,由各司、署、处郎中、员外郎、主事及七品

  • 一等侍卫

    官名。清朝侍卫中之第一等。武职正二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顺治元年 (1644)定制: 每旗二十人,共六十人。雍正五年 (1727) 始定,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为此职

  • 乡勇

    清代后期的地方武装,相当于前代的乡兵。嘉庆初,白莲教起义,由于当时绿营腐败,清廷曾招募四川、陕西、湖南三省乡勇帮助绿营作战。

  • 行政

    官制用语。行施政令,执掌政务。《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 司门第巴

    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为唐古特文官。员额三人,其职掌为管理门户。

  • 承务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代原尚书省二十四司员外郎以掌籍账。唐朝改置为八品下文散官。北宋前期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用为新寄禄官,改从九品,取代旧寄禄官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