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衡司郎中
官名。即“虞衡清吏司郎中”。
官名。即“虞衡清吏司郎中”。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鞄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明朝盐运使及运同之别称。
学官名。晋置,见《晋书·虞溥传》,选学师中年高有德者充任。
礼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元首的名称之一。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月二十日临时执政段祺瑞被逐后,北洋政府“元首”虚位,暂以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的形式作为过渡。这时北阀军节节胜利,吴佩孚、孙传芳相继失
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缺不入月选,由本衙门主官考试授官之例。在京司官、小京官、笔帖式等官皆有经考选授职者,或由本衙门拟定正、陪咨吏部,或予取数名,交吏部注册,缺出依序升用。皆须由吏部带领引见,奉旨
公府诸曹之一。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刑狱曹,设刑狱参军,主刑狱。南朝宋公府置刑狱贼曹参军;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及北周大丞相府置刑狱参军。
官类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政务官”。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因天王故友英国牧师罗孝全来天京,特设此职以荣宠之。其职掌为在各国领事官协同下,总理一切外国商人事务,外国人犯亦须交外务丞相与各国领事官审理,由天王裁决。罗孝全离京后此职废。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积庆宫契丹军民之事。置都部署、副部署、判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