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署大臣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春秋时晋国的小吏。《国语·晋语四》:“皂隶食职。”
官名。南朝梁置,陈沿之。武帝天监七年 (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大通三年(529) 定制后班阶稍降,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陈改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
官名。元置,属太禧宗禋院,员额二人,掌参议院事。
官名。清朝左、右翼宗学职官。掌总稽学课,每月考核学生经义、翻译与骑射。乾隆(1736—1795)初设,各满、汉一人,于京堂内请旨简派。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旅贲率上士属官,正一命。
官名。即“出入使人”。
官名,辽置。内侍省官员。职掌不详。内官名。辽置左右承宣使。属南面官中的内侍省,掌宫中传达之事。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威烈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元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提举,意思是“掌管”。元代有许多名称不同的提举司,如兵部所属的大都陆运提举司,工部所属的织染人匠提举司等,皆设提举,或为该司长官,或为副贰之职。见《元史·百官一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十二年 (724)置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参见“丽正修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