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宋初置,属西班诸司使。初有以正官充任者,其后但以检校官为之,用为武臣阶官。北宋前期,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改武臣阶官,换为武经大
官署名。南朝梁置,为东宫诸局之一。
清朝地方士绅对巡抚以及布、按、道、府长官之尊称。
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之合称。清朝地方官员称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为三大宪。
官名。唐玄宗天宝(742—756)后置,佐防御使掌本州军事防务。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定为准从六品。宋朝沿置,无职掌,用以安置贬降官员,哲宗元祐(1086—1094)中定从八品。辽朝置为防御使
官名。即“湖广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西晋王国置。其中大国领兵千五百人,次国领兵二千人。南朝宋、齐沿置。
科举名。又称南北通注铨法。分见 “北选”、“南选”。
州分职吏名。晋置,见“都水从事”。
两晋、南朝时期虎贲中郎将、冗从仆射、羽林监的合称。详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