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国都。《尚书· 说命(中)》: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②行政区划之一。(1)十邑为都。《广雅·释地》: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王念孙疏证: “盖虞夏之数。”(2)四县为都。周朝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3)四乡为都。春秋时齐国制度。《管子·乘马》: “五家而伍,十家为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又一说十州为都。《管子· 度地》: “故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州十为都,都十为霸国。”(4)宋朝神宗实行保甲法,以二百五十户为一都保,设都、副保正各一人,负责治安。后或改为乡都两级,或都、里并行。③ 军队编制单位。唐、五代、宋均设。唐朝每都千人,置都指挥使。宋朝以百人为一都,马军置军使、副兵马使; 步兵置都头、副都头。


军队的编制单位。唐末五代之际,军队中已有都的编制。诸藩镇所设特种兵和牙兵中就有燕子都、落燕都、厅子都等名。五代时形成为指挥以下的军事编制。《五代会要·京城诸军》:“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都的长官称为都头。北宋沿五代之制,以都为指挥以下的军队编制单位,都的统兵官,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在副兵马使和副都头之下尚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

猜你喜欢

  • 军政

    官员考察制度。明朝定以考核武官与文官考察同。凡五年一考,由兵部武选清吏司掌之。清制,对武职的考察称为军政。每五年举行一次,以四格叙其功劳,以八法定其处分。军政四格,八旗指操守、才能、骑射、年力;绿营指

  • 金银器盒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由金银局改置,秩正六品,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后升从五品。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参见“金银局”。

  • 排阵斩斫使

    武官名。后唐置,见“排阵使”。

  • 提举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元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提举,意思是“掌管”。元代有许多名称不同的提举司,如兵部所属的大都陆运提举司,工部所属的织染人匠提举司等,皆设提举,或为该司长官,或为副贰之职。见《元史·百官一

  • 右领左右府大将军

    官名。隋朝右领左右府长官,置一员,正三品,掌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等侍卫左右,供御兵仗,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

  • 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

    官名。清置,见“乌里雅苏台将军”。

  • 盐政改革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依照《盐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设置盐政改革委员会,掌理基于《盐法》的一切盐政兴革计划,委员长由行政院长兼任,委员除财政部长为当然委员外,均应为对

  • 云骑将军

    官名。梁武帝天监六年(507),置左右骁骑、左右游击将军,位视太子左、右率,改旧骁骑曰云骑,降左右骁、游一阶。属中领军(领军将军),侍卫左右。天监七年定为十班。陈沿置,四品,秩千石。北齐亦置,属左、右

  • 秘书局

    官署名。西晋武帝时改秘书署置,属中书省,管理艺文图籍。以秘书丞为长官,称中书秘书丞,其属有秘书郎、校书郎等。惠帝永平元年(291)罢,改置秘书。

  • 隆禧院

    见“隆禧总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