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长大夫

长大夫

爵名。上大夫别称。战国魏置。《吕氏春秋·慎小》: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署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 “明日有人能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高诱注: “长大夫,上大夫也。”参见“上大夫”。


官爵名。魏置,即上大夫。《吕氏春秋·慎小篇》说:“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明日有人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高注:“长大夫,上大夫也。”参见“上大夫”。

猜你喜欢

  • 通和吐蕃使

    使职名。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以郭子仪充河北道邠宁、泾原、河西以来通和吐蕃使,以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充南道通和吐蕃使,以通和缓解吐蕃对唐用兵。

  • 视学

    见“视学官”。官名。清末于学部置视学十二人,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北洋政府于教育部、各省、县教育行政机关均有设置,国民党政府时期改为督学。

  • 工正所

    官署名。明洪武四年 (1371) 置,隶王相府,十三年罢王相府,改隶王府长史司。设工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从八品。掌缮造修葺王府宫邸、廨舍之事。嘉靖四十四年 (1565) 革副官。

  • 官制用语。代理、兼摄之意。汉朝指官吏未授正式官衔暂且代行职权,其位低于正式官职。亦指副职。如假候、军假司马。魏晋南北朝多见,举凡实职、加官皆可假授。北魏更有“假爵”之制。授于假职者,或为临时性,以提高

  • 恩科

    见“特奏名”。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1)宋代有特奏名之制, 亦称之为恩科, 参见“特奏名”。(2)明清时定制,三年一次的乡试、会试之外,特于朝廷有庆典之年加举一次,称为恩科。有时恩科与正科在同一年举行

  • 曲豆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曲豆局”。

  • 内阁批本处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又称红本房,设于大内。掌呈递本章及题本批红。

  • 蒙古理事官

    官名。清代热河都统衙门内原有理藩院所派司员、笔帖式,分在八沟、塔子沟、三座塔、乌兰哈达四处征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均改为蒙古理事官,仍隶属于热河都统。

  • 河东南路转运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官署。掌本路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太宗天会六年(1128)置于平阳府。宣宗兴定三年(1219)以平阳残破,改置于绛州。长官为转运使,秩正三品。下设同知转运使、副转运使、户籍

  • 守当官

    吏名。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置; 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中书省、门下省各置。位在书令史下、守阙守当官上。吏员名。宋代置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主管簿书,通差行遣文字,经过一经考试合格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