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防城都督

防城都督

官名。北魏末诸州置,负责城防事务,位在长史、司马下。《魏书·李顺传》:“寻假(李裔)平北将军,(定州)防城都督。贼既围城,裔潜引(杜)洛周,州遂陷没。”


武官名。北魏孝昌年间始置,为州军府督将之一,专城防之任,见《魏书·杨椿传》。亦称镇城都督,如《魏书·韦阆传》记“道谐为南汾州镇城都督。”亦有称防城州将者,如《周书·韦瑱传》记魏分东西之际,“除明威将军、雍州治中,假镇远将军、防城州将。”防城都督始设之时,其他位在州军府长史、司马之下,其后常假节、加大,又加中上级将军,称州将,置长史、司马,则其地位已超越在州军府长史、司马之上,并且侵夺了州刺史的兵权。

猜你喜欢

  • 麟台郎

    官名。 即秘书郞,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秘书郎。参见“秘书郎”。官名。详见“麟台”。

  • 押运同知

    官名。清朝督理漕粮之官员。隶属总漕。清初,凡南方各省督粮道不能亲押运船抵通,遂由总漕会同督抚于各省同知、通判中选委十六人以代,均秩正六品。执掌督运粮船,管束运军,查禁沿途迟延、侵盗、搀和等弊。抵通后由

  • 《周礼》地方行政区划名。一百家为一酂。《周礼地官·遂人》: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

  • 察举

    选官制度。汉朝规定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始于汉文帝,至武帝时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主要有岁举和诏举。岁举一年一次,由刺史、郡国守相察举孝廉及秀(茂)才等。诏举则时

  • 山虞

    官名。掌管山林政令。《周礼·地官》: “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山,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山,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官名。周设此官,

  • 龙虎山正一真人

    明朝中央朝廷赐予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县西南) 道士张氏 (汉张道陵后裔) 的世袭封号,全称“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领道事张真人”,正二品。太祖洪武元年(1368)始封此号,隆庆(1567—1572)间

  • 左戏

    官名。西周置。参见“右戏”。

  • 骁勇将军

    参见“十骁将军”。官名。梁置。为百号将军之一,拟官六品。见《隋书·百官上》。参看“骁雄将军”条。

  • 太子副司仓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位在太子司仓之下。掌仓廪出纳薪炭等事。秩从九品。

  • 地方检察分厅

    官署名。清末设置,配置在地方审判分厅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法部奏定各直省省城、商埠审判厅、检察厅的厅数及设官员额,规定地方检察分厅不设检察长,分厅职掌与其他官员的设置,均与地方检察厅相同。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