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即宫闱丞。
官名。吐蕃官,整事大相,与副整事、小整事等共任国事。
见“大都宣课提举司”。官署名。见“大都宣课提举司”。
官名,王莽置,为大司马属官。《汉书·王莽传》:“是岁,司马士按章豫州,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其状。”
官名。金朝设在关口之处。掌关禁、稽察奸伪及守护关口,秩正七品或从七品。属官有讥察官(或由关使兼)、副讥察及司吏等。官名。金朝在潼关、居庸关、紫荆关、通会关、会安关等置关使,正七品,掌关禁、讥察奸伪及管
满语。意为“官”。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职准尚书令,掌铨查六宫,二品。
元代宿卫军在用于大朝会时称为卫宿军。参见“宿卫军”。
官署名。简称理刑司。清朝理藩院所属六司之一。掌理“外藩”各部刑罚之事。顺治十八年(1661)置,以蒙古郎中二人为主官,下设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经承等佐理司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理藩部。官署
官名。辽置,见“北院左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