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乡兵

乡兵

①乡间民兵武装。北魏末年,地方豪强纷纷建立乡兵,以私兵、部曲为骨干,包括宗族、乡党、宾客等。西魏、北周建立府兵制,大量吸收地方武装,由大都督或仪同率领,使乡兵转化为正规军。隋初,北齐旧境及与陈接壤处,地方豪强多拥有乡兵。文帝招引豪强,授以官职,渐纳入府兵系统。唐中后期地方上又出现乡兵,乃土豪武装,常为当地官府收编利用。《北梦琐言》卷四:“土豪赵师儒率乡兵数千,凭高立寨,刑讼生杀,得以自专,本道署以军职。”五代亦然。宋承五代之制,建乡兵,其成员选自户籍,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一般是几名壮丁中选拔一名充当,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定期教阅,教阅时发给钱粮。有些边州乡兵出自招募,在边地垦荒纳租,守护边土。乡兵或沿用禁兵指挥、都等编制,或按*保甲法组成,或几种编制互相参用。多数乡兵徒具形式。少数边州乡兵,却有相当战斗力,甚至超过正规军。清代也称乡勇,为官方或地主豪绅临时招募的地方武装。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道光末年以后迅速发展。有事募集,事平则散,驻守本乡,亦随营作战。各直省乡兵名称不一,有屯练、民壮、乡团、猎户、渔团、沙民等。②明代因某地军情需要而招募的当地士卒。有隶于军籍者,如浙兵、川兵、辽兵等。不隶于军籍者,所在多有,如毛葫芦兵、矿兵、盐壮、杂蛮蜑、僧兵、土司兵等名目。

猜你喜欢

  • 典制清吏司

    见“仪制清吏司”。

  • 刘裕

    即“宋武帝”。

  • 邓遐

    东晋陈郡(治今河南淮阳)人,字应远。邓岳子。勇力绝人,为桓温参军,数从征伐,号为名将。历冠军将军,竟陵、襄阳等郡太守。前燕寇洛阳,与吴国内史庾希以舟师赴援,助冠军将军陈祐守洛阳。太和四年(369),从

  • 柳敏

    ?—581北朝时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字白泽。幼好经史。北魏末,迁河东郡丞,甚得时誉。丞相宇文泰克河东,拜丞相府参军事,兼记室。西魏初,与苏绰等修撰新制,定朝廷政典,迁礼部郎中。废帝元年(55

  • 湖北革命知之录

    书名。近人张难先编撰。一册。分专题叙事,计二十目,主要记述湖北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同盟会湖北分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共进会始末,兼及湖北革命运动和武昌起义战况等史事。每篇后附录党人传

  • 轮班工匠

    简称班匠。明代工匠之一种。由地方官府编成班次,轮流赴京上工,隶于工部。洪武十九年(1386)定三年一班,每班无偿服役三个月,往返盘费自筹。二十六年,又按不同行业及役作繁简,分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和五

  • 扬化将军

    官名。东汉建武元年(25)置,任坚镡为此职,统兵出征。南朝梁复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拟厉锋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稍提高,改拟猛烈将军等号。

  • 陶庐笺牍

    书名。清王树枏撰。四卷。作者曾寓陕甘总督陶模幕,代其草拟书牍,是书即包括此项书牍在内。书中文字,除论学之作外,举凡洋务、回民事务、康有为变法、义和拳等项,均有涉及,就中有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陶模同董福

  • 史记

    书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起于传说中之黄帝,止于汉武帝时期,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

  • 守兵

    清代绿营兵之一。乃驻守城寨之步兵。于绿营余丁内拨补,无余丁则募于民。又,天聪八年(1634)曾以驻防盛京炮兵为守兵,外城守兵为守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