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或称河堤使者。西汉置,掌治河,不常置。陕西西安汉城出土有“河堤谒者”官印。据《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有河堤使者王延世,监筑堤治河。《后汉书·王景传》李贤注引《十三州志》则曰:“以校尉王延世代领河
北魏洛阳(今属河南)人。太和初,拜羽林郎将,累迁都牧给事。太和十八年(494),受敕检察牧马所。因善牧养,孝文帝任为司卫监。二十二年,从帝南下攻南朝齐,大败尚书崔慧景军。赐爵昌黎伯。寻奉命讨高车,军败
书名。宋周去非撰。十卷。作者于南宋淳熙中为桂林通判时,于地方风俗、物产、疆场、经国纪闻,随事笔录四百余条。秩满东归,重加删次成书,以答客问,故名代答。分地理、风土、服饰、物产、边帅、法制、食用、财计、
约133—151东汉汝南(治今河南平舆北)人。桓帝时为郎中,年十九,因不满外戚梁冀专权跋扈,上书奏请抑损其权。为冀迫害,数变易姓名,终被追捕笞杀。
?—1646明末清初镇江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太徽,号大彻。明崇祯进士,官至副使。南明弘光政权覆亡后,起兵松江,与巡抚田仰等奉明义阳王据崇明抗清。旋战败入浙,屯兵舟山。后因军无纪律,所至扰民,为黄斌卿
腧又作输或俞。(1)指穴位。如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2)指五腧穴(井、荥、输、经、合)中的输穴。
耒一作沫、䣂。秦置。因耒水在县东得名。治今湖南耒阳市。南朝梁、陈间移治骜山口,在今市东北大陂市。隋开皇九年(589)改为耒阴县。唐武德四年(621)复旧,又迁今治。元至元十九年(1282
又称东宫六傅。官名合称。即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太子少傅。
宋代西南溪洞的部分少数民族。因分布于北江(宋人称沅江自沅陵县治以西,酉水自西北来注之部分水系为“北江”)流域,故名。其族属以今土家族先民为主。彭氏最大,世有溪州(分上、中、下三州,在今湖南龙山、永顺、
《书·禹贡》谓古黄河下游“北播为九河”。《尔雅·释水》列为九河之一。据《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河堤都尉许商言,鬲津故道在西汉平原郡鬲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北)附近,与徒骇河(在今河北献县、青县南)“相去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