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佛性

佛性

梵文Buddhata的音、意合译。佛教名词。“佛”者,觉悟之谓,指众生所具有的觉悟之性,故名。小乘不认为众生可以成佛;大乘则以宣传众生可以成佛为目的。《大涅槃经》二十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对佛性提出种种见解,东晋竺道生认为,佛性为众生本有之性,一阐提人(指丧尽善根者)是众生而非木石,其有佛性乃理之必然。此论曾引起长期争辩。隋唐间吉藏和湛然进而提出“无情有性”,认为即使没有“情识”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亦皆具有“佛性”(《大乘玄论》卷三),视“佛性”为永恒的精神实体,故又称“真如佛性”。

猜你喜欢

  • 曹元用

    1268—1330元汶上(今属山东)人,字子贞。以阎复荐为翰林编修。历任应奉翰林文字、礼部主事、尚书省右司都事、员外郎。延祐六年(1319),授太常礼仪院经历。泰定年间,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及大朝会纠

  • 艺风堂友朋书札

    书名。近人缪荃孙等撰。以其晚号艺风老人,故名。辑缪氏同时代知名学者一百九十七人之论学书札。于搜书刻书,访碑摹拓,以及清史之编纂,各省方志之重修,以至朝政时事、社会活动等,均有记载。亦略述清末民初四十年

  • 封印卷首官

    官名。又称封弥卷首官。宋置于贡院。主管密封举人试卷卷首的姓名、乡贯。咸平二年(999)礼部试,设“同考试及封印卷首”官,由考官兼封印卷首。景德四年(1007),始专设“封印卷首官”。天禧三年(1019

  • 刘弘基

    582—650唐雍州池阳(今陕西三原北)人。少以荫补隋右勋侍。大业末,避辽东役,亡命太原。附结李渊父子,为募兵二千。起兵后任统军,从李世民克西河、霍邑、冯翊,破长安,功为第一。授右骁卫大将军。武德中从

  •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清光绪三十年(1904)颁行。共十八条。规定凡公司、局厂、行号、店铺,一经注册,即可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并规定了关于注册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 孟楷

    ?—883唐人。黄巢起义军将领。骁勇善战,颇受黄巢信任。大齐建立,任尚书左仆射兼军容使。中和元年(881),率部歼灭进占长安唐军,击杀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三年,黄巢从长安东撤,他率军

  • 王恒

    “恒”殷墟甲骨文作“亘”。商先公。《楚辞·天问》有“该秉季德”、“恒秉季德”。王国维据此认为“季”是史书中所载的商先公冥,“该”就是亥,在“王亥与上甲微之间当有王恒一世”(《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 含口

    含一作晗。在今山西绛县西南。《水经·涑水注》:洮水出清野山,“其水东径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唐天复元年(901):朱温遣张存敬将兵三万出含山路以击王珂。胡三省注:“张濬之败也,出含口至河阳,渡河西

  • 内务府包衣缺

    清代文职官缺之一种。指额定由内务府包衣人员补任之官职。内务府郎中以下、未入流以上各官,除总理六库郎中二人由六部司员兼摄外,皆为内务府包衣缺。

  • 总制使

    官名。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参知政事孟庾提领措置财用,以总制使为名,创收总制钱。孟庾罢,沈与求继任。六年,沈与求罢,遂不复任命。其官署称总制使司或总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