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尚书省吏部头司。唐沿置,长官有吏部郎中二人,吏部员外郎二人,另有主事等。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及选补流外官等。宋初吏部司郎中、员外郎无职事。金元不设吏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尚书省吏部头司。唐沿置,长官有吏部郎中二人,吏部员外郎二人,另有主事等。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及选补流外官等。宋初吏部司郎中、员外郎无职事。金元不设吏部司。
西汉齐人。成帝时,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以此授夏贺良等。后被中垒校尉刘向劾以罔上惑众,下狱病死。
法律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制定。分总则与分则两编。第一编总则,为全编纲领,下分十七章八十七条。规定刑法之效力、犯罪与量刑及各种处理原则,诠释刑律中用语之意义、规定其范围之
外商企业。清咸丰三年(1853)由英商创办于上海。除制造药品外,兼制化妆品和汽水。光绪十五年(1889)资本达十二万元。
又称起居注令史。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置起居令史,其职为每行幸宴会,在皇帝左右记录帝言。隶集书省。十七年定制,位从七品上。后又别置修起居注二人,以他官领之。
简称西曲。六朝时长江中游荆州(今属湖北)、郢城(今湖北宜昌)、樊城(今湖北襄樊)一带民歌的泛称。有《采桑度》、《青阳度》、《那呵滩》、《三洲歌》、《莫愁乐》、《石城乐》、《襄阳乐》、《拔蒲》、《乌夜啼
散阶称号。清代置。乾隆二十年(1755)始定,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六品及属八旗者正、从六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八旗改同绿营,只封正六品。五十一年,改为武略骑尉。参见“武职封赠”。
古部落名。西突厥诸部之一。常与处月部为邻,游牧于天山北麓。唐贞观中,首领阿史那弥射失位,率一支降唐,余众仍居故地。永徽二年(651)随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攻庭州,掠蒲类,陷金岭。次年,唐将梁建方破之于牢山
?—1352即李二。元萧县(今属安徽)人。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与赵君用等以烧香聚众,举兵起义,攻占徐州。次年九月,徐州为元丞相脱脱攻破,出逃未久,被俘牺牲。
北齐铜钱。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始铸。钱文“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制作精巧,币值较高,至乾明、皇建年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等名目。后主武平年间以后,私铸较甚,或以生铁和铜私
854—904唐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乾符进士。累迁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为宰相。与朱温相结,欲倚之除宦官。屡罢政事,均以朱温支持再起,先后四拜宰相,时号“崔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