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
一作昙峦。南北朝时雁门(治今山西代县)人。少年出家,初研四谛之性并注解《大集经》。后因病改学道家方术,“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梁大通年间在江南结识道士陶弘景,得《仙经》十卷,欲寻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阳,遇印度僧人菩提留支,得《观无量寿经》,遂焚《仙经》,专修净土,终成净土宗之第三祖。东魏孝静帝尊之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玄中寺。著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
一作昙峦。南北朝时雁门(治今山西代县)人。少年出家,初研四谛之性并注解《大集经》。后因病改学道家方术,“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梁大通年间在江南结识道士陶弘景,得《仙经》十卷,欲寻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阳,遇印度僧人菩提留支,得《观无量寿经》,遂焚《仙经》,专修净土,终成净土宗之第三祖。东魏孝静帝尊之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玄中寺。著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
?—前607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620—前607年在位。名夷皋。晋襄公之子。奢侈无道,暴征赋税,营建宫室,好以弹丸打人取乐。宰夫煮熊掌不熟,即杀之,使妇人载其尸过朝。赵盾劝谏,不纳,又欲杀赵盾,终为
印染名词。指用矿物颜料进行着色。商周时期已出现。主要有赤铁矿(又名赭石)、朱砂染红,石绿(又名空青)染绿,石青(又名大青、扁青)染蓝,石黄染黄,胡粉和蜃灰染白。方法有涂染、浸染和画绘。
书名。唐王元感撰。十卷。长安三年(703)进上。是书与其所撰《春秋振滞》、《礼记绳衍》及所注《孝经》,被凤阁舍人魏知古认为是“《五经》之指南”。均佚。
官署名。宫廷女官六局之一。隋炀帝始置,掌宫中经籍纸笔几案,礼仪起居,宾客觐见等事。设尚仪二人,下辖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各分置女官司、典、掌以掌其事。唐沿置。宋、金置而不称局。明沿唐制,永乐以后
金代封爵,小国一字王号。海陵王时,耶律怀义受封。
战国时韩国人。继公仲珉后任韩相。事见《战国策·韩策三》。
清代专用语。即八旗、八家公有,与八家家下私有相对而言,清初与“国有”意同。
晋、南朝宋之间,诸军府中参谋议、备顾问之官员,称佐吏。
周初政治观念,指民应遵循之伦理和法则。《尚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彝为礼器之总名,因只有贵族才能使用,故成为政权的象征,引申为常理、法则之意。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
清军将领董福祥所部。同治六年(1867)左宗棠督办陕甘军务,收买甘肃回民起义首领之一董福祥,将所部回民军改编为甘军,又先后添募十四营,以厚兵力。光绪二十三年(1897),董福祥奉命率甘军入卫京师。戊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