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节
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布依族地区。主要内容是祭祀祖先。多数地区从夏历七月七日迎接祖先的灵魂回家,之后每天早晚祭祀;至七月十四日,杀鸡、宰鸭、备肉,举行“烧包”仪式,将白纸剪成的纸钱、纸银、纸牛、纸马、纸船,用纸包好,外写先世名,焚烧,以示敬献给祖先。紫云、贞丰等地加祭山神;贞丰县还于是日上山采摘各种鲜果祭祀,故又称“鲜果节”;望谟县布依族则做“搭联粑”(用芭蕉叶包成的两个相联的糯米粑)祭祀。多数地区均于是日举行唱戏、跳铜鼓舞、丢糠包等文娱活动。
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布依族地区。主要内容是祭祀祖先。多数地区从夏历七月七日迎接祖先的灵魂回家,之后每天早晚祭祀;至七月十四日,杀鸡、宰鸭、备肉,举行“烧包”仪式,将白纸剪成的纸钱、纸银、纸牛、纸马、纸船,用纸包好,外写先世名,焚烧,以示敬献给祖先。紫云、贞丰等地加祭山神;贞丰县还于是日上山采摘各种鲜果祭祀,故又称“鲜果节”;望谟县布依族则做“搭联粑”(用芭蕉叶包成的两个相联的糯米粑)祭祀。多数地区均于是日举行唱戏、跳铜鼓舞、丢糠包等文娱活动。
维吾尔语音译。解放前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宗教负担。系指人死后送给伊玛目的钱物。
亦称永佃地。清末汉族农民为开垦或租种蒙民地,缴纳一定地租而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一般在契经约上注明“永远管业”字样。只准汉人退还,不许蒙民回赎。这种关系的形成,有的因蒙古业主负债于耕种者,无力偿还,将土地
晋代佛教译经师。或称法喜。吐火罗人。自幼出家。以聪慧夙成,遍观三藏,博识洽闻,靡所不综。曾暗诵《增一阿含经》,名闻遐迩,为众所推服。前秦苻坚建元(365—385)年间,东入长安,受苻氏礼遇。时值慕容冲
书名。纥石烈良弼等修撰。卷数不详。主要记天会元年(1123)九月至十三年(1135)正月太宗一朝有关史事。大定七年(1167)成书。内容略见《金史·太宗纪》。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共有4806849人(1990年)。语言属阿尔泰
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
参见“苏新贸易公司”
1872—1913清末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又名郗安仁,字沛生。云南盈江县人。傣族。云南腾越干崖宣抚使※刀盈廷之子。光绪十七年(1891),承袭土司职。曾受父命率土兵屯守边陲,多次与入侵英军战斗。受革命思
古城名。又称绥来县南城。位于新疆玛纳斯河东岸准噶尔旧城阳巴勒噶逊附近。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城周3里5分有奇,高1.6丈。分设4门:东延旭、西巩遐、南丽端、北宁漠。与※康吉城南北相对,互相雄峙。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秃马、秃满、吐麻、途马、秃马惕。因与火里(豁里)部错居,常与之连称。分布于今贝加尔湖周围山地森林中。辽、金时即与蒙古部通婚。蒙古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