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征麓川

三征麓川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思氏吞并邻近路甸,势渐盛,形成割据局面。元朝于至正四年(1344)、六年(1346)两次用兵均未获结果。明朝建立后,曾将平缅宣慰使司升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旋又扩建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任思伦法为宣慰使。思伦法自洪武十八年(1385)起相继攻占景东,进攻马龙他郎甸的摩沙勒(今新平莫沙坝),发动※“定边(在今南涧)之役”。正统二年(1437),其子思任法又侵夺南甸所属罗卜思庄278村寨。三年六月,又亲率大军侵入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明云南守臣沐晟等多次征讨,均告败绩。为遏制思氏,杜绝后患,遂有“三征麓川”之举。初征始于正统六年(1441)正月,以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领滇、川、黔、南京兵15万分三路进讨,经过上江寨、彬木笼、马鞍山、麓川城等战役,双方损失10余万众,明军获胜。正统八年(1443),复命王骥、蒋贵统兵再征麓川,思任发、思机法父子败退孟养。明军破者阑,俘机法妻子部众。九年,明廷再命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都督同知宫聚为总兵,率南京、云南、湖广、贵州13万兵第三次征麓川。明军入云南,会集腾冲,十月军抵伊洛瓦底江边。明年春,两军大战于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地,双方死伤惨重,思机法骑象逃往缅甸。骥等虑劳师,遂与任法少子思禄立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结束了明与麓川之战事。

猜你喜欢

  • 杨邦宪

    宋末元初播州领主。播州(今贵州桐梓西南)人。西南溪峒少数民族大姓豪富。“播州杨氏”之后裔。宋德祐元年(1275)四月,加知播州并复州团练使。同年,元世祖封其为播州安抚使,世有其地。至元二十一年(128

  • 呼似密

    见“花刺子模”(999页)。

  • 刀景发

    明代云南湾甸傣族首领。初受麓川宣慰使思伦法委为湾甸陶孟。永乐三年(1405),升湾甸长官司为州(治今云南昌宁县西南湾甸镇),以其为知州,赐印章、金牌。四年,明廷以湾甸道里险远,改每年朝贡为三年一贡,如

  • 阿郭日哈

    即“都定臣”(1816页)。

  • 爱和卫

    见“爱河卫”(1898页)。

  • 徒单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徒丹、秃丹,《高丽史》作徒怠。来源于部名。居活剌浑水(今黑龙江省境呼兰河,一说为该省通河县之付拉荤河)、上京速苏海水(今黑龙江尚志县境一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葛马合窟申等

  • 婆娑府巡检司

    见“婆娑府路”(2128页)。

  • 隆寿寺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民市街。亦名额木齐召。清康熙八年(1669)绰尔济达赖主持修建,并任该寺札萨克喇嘛,管理沙比纳尔。三十四年(1695)重修后,掌印喇嘛呈报清廷,康熙帝赐名隆寿寺,

  • 胡烈克特

    见“乌切克特”(338页)。

  • 苏恩

    鄂伦春族冬装皮袍、皮袄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以5—7张秋冬季长毛狍皮制成,极保暖御寒,可穿3年。也以鹿、犴毛皮制之,可穿4年。毛磨掉后可作春秋夹衣穿,又可穿3年。缝做一件,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