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三日(1907年9月10日),清政府特派钦差全权大臣张荫棠同噶伦擦绒·汪曲结布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国全权大臣戴诺谈判,于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1908年4月20日)签订此章程。共15款,英国签押人改为全权大臣韦礼敦。同年10月14日在北京换文。主要内容:划定江孜商埠界,准许英人在西藏“商埠内租地建筑房栈”;“各商埠治理权,归中国官督饬藏臣管理;待中国电线修接江孜,英国将由印边界至江孜的电线移售中国;对英人与中国人争议事项,由“英商务委员与该商埠裁判局之中藏官员,会同查讯”和会审;去各商埠之英国官民及货物,“应确循印藏边界通商大道前往”;英国不在西藏驻兵,英商务卫队撤离西藏等。此约虽有数点争回主权,但准许英人租地建筑房栈,有会审权,英商务委员可来拉萨与藏官交涉,英人享受治外法权等,均属有损主权。当时驻藏大臣赵尔丰曾具奏密陈,认为此约有失主权,应酌议修改,但未能实现。

猜你喜欢

  • 赵川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即赵州(今云南大理市凤仪镇)。境内“白蛮”大族有王、杨、李、赵4姓。系南诏王直接统治地区。参见“十睑”(8页)。

  • 乙失活

    契丹早期部落名。一作失活。唐时内附,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唐置信州,隶营州都督,处契丹乙失活部。及李尽忠率众叛唐据营州后,于翌年迁于青州安置。未几,还,隶幽州都督府,寄治范阳县。

  • 米阔鲁节

    岁时节日。“米阔鲁”,鄂温克语音译,“庆丰收”之意。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游牧鄂温克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为迎接节日到来,前几天人们就注意观察天气,进城备办吃喝物品,邀请亲朋好友。是日,

  • 金铜信符

    明代颁与甘、青等地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牌照。又称“金牌信符”、“纳马金牌”、“茶马金牌”。“金牌”、“信符”,原是二物,前者以铜制成,长1尺,阔3寸。后者以铁制成,长5寸,阔2.5寸,上镌刻二飞龙,

  • 芦笙调

    苗族芦笙曲调。传统曲调分为舞曲、代歌曲、问讯曲、祭祀曲等。每种又分若干调。舞曲节奏轻快,抑扬顿挫鲜明。广西融水、云南昭通等地舞曲曲调最为丰富多采。代歌曲调婉转柔和,以黔东南地区曲调最多。

  • 劫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丹渠谷(今新疆昌吉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99,口500,兵10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都尉、译长各1人。宣帝神爵三年(前59)属西域都护。

  • 野儿定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三月, 卜鲁丹河、稳勉赤、钦真河、可木山等处女真野人首领管秃、阿合木、哈喇不花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卜鲁丹河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伊尔登河卫

  • 阿羯田山

    见“天山”(216页)。

  • 哲别

    ?—约1224蒙古国大将。又译者别、只别、哲伯、遮别等。别速惕氏。原名只儿豁阿歹。初依附泰亦乌部。宋嘉泰二年(1202),“阔亦田之战”兵败,降铁木真(成吉思汗),以骁勇善射,赐名哲别(意“箭簇”)。

  • 努山

    ?—1658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札库塔氏。世居噶哈社璧之鄂里噶山。塔克都第三子。初管牛录章京事,天命年间,每有征战,多受令统噶布什贤(前锋)探哨。授为噶布什贤章京。天聪六年(1632),从太宗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