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桓

乌桓

古族名。又作乌丸。东胡族一支。语言属东胡语的分支。战国时已见于史籍。与鲜卑均为东胡部落联盟中之大部。秦末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败,联盟瓦解,余众分聚于两部。该部退保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一说是时始因以为号)。北邻鲜卑。初臣服匈奴,岁贡牛、马、羊、皮张,逾期,则没其妻、子为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匈奴为汉将卫青、霍去病所破后,遂附汉,被徙置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汉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之。昭帝始元(前86—前80)年间,势渐强。因挖匈奴祖坟,为匈奴所败,又遭汉将袭击,遂叛汉,扰幽州。至宣帝(前74—前49)时,复降汉。到王莽新朝,因不堪征调之苦,重依附匈奴,联兵扰汉缘边诸郡。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乘匈奴内乱,破之,迫其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二十五年,在汉币帛重赂之下,大人郝旦等900(一作9千)余人复归汉,受封侯、王、君长者81人,被置于东起辽东,西至朔方的缘边十郡界,助汉击匈奴、鲜卑,使明、章、和三帝时边塞得以无事。大批骑兵以留作宿卫为名,被编为“乌桓胡骑”,由汉宿卫兵校尉直接控制,随从征讨。灵帝(167—189年在位)初,辽西、辽东、右北平等地乌桓兴起,其大人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首领※蹋顿统一诸部,组成联盟,势力渐强,并卷入中原封建割据战争,助袁绍破公孙瓒,受封单于。建安十二年(207),为曹操败于柳城(治今辽宁朝阳市西南),降众20余万被徙置内地,健壮者被编为骑兵,卓有战功,史有“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之称。初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母权尚存。邑落首领称小帅,数百千落自为一部,由大人统领,推举产生,无世业相继。以大人名字为姓,故姓氏无常。以牧猎为业,追逐水草,不常其居,以穹庐为舍,食肉酪,衣毛毳。有牧猎所需之手工业,男制弓矢、鞍勒、兵器,女刺绣制毡毯。有农业,产稷及东墙(结实如稷子)。不识文字,刻木为记。俗敬鬼神,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先大人有健名者。其约法,违大人言者,罪至死。有私有财产,“各自畜牧营产”,不相徭役。南迁后,与汉人“岁时互市”,以牲畜、皮张换取生产生活用品。汉地之“精金良铁”及铁制工具、兵器、陶器、马具、铜镜、服饰、货币等传入该地,使其锻铁、制陶、酿酒等均获得发展。魏晋以后逐渐与他族融合,形成“杂胡”,但至唐代仍有称“乌丸国”者入贡,直至辽太祖二年(908),尚有耶律阿保机遣撒剌讨乌丸的记载。

猜你喜欢

  • 大勃律

    即“波路”(1516页)。

  • 马谦益

    1874—1949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陕西省西安市人。回族。幼家贫,从西安清真大寺刘老安万龄等阿訇为师,学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典籍。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受业于著名经师者万选、禹月

  • 驳泊

    珞巴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之一。亦作芦白、博博。选用一高大树运回村竖立,将藤条或绳一端拴在高10余米的树顶端,一端固定于地面,呈斜坡线。活动时男女均可参加比赛。男性攀高须在第二次起跳时双手握绳索,仰面朝天

  • 悉利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境。首领折罗遇。本附属于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署代州刺史。宋雍熙二年(985)四月,宋将王侁于银州北击败之,斩首3600级,生擒80人,获兵器180余件,马、牛

  • 耶律履

    即“移剌履”(2066页)。

  • 克西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缚喝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又称小王舍城。即今阿富汗伐济腊巴德(巴耳黑)。《魏书·西域传》作薄罗(“巴耳黑”之古译),为大月氏西迁后首都;又作拔底延、王舍城,为哒灭大月氏后之都城名。

  • 西丹

    满语音译。清代东北地区八旗内未经挑甲考试的幼丁。“幼丁”习惯语,不限于年幼,成壮者亦称之。它与挑甲落选的※余丁有异,亦与支领钱粮的※养育兵不同。非谓西丹不图进身军伍,实因其人数众多而八旗兵额有限,年复

  • 转运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嚷酩啰”。掌管钱谷征收、转运和仓库出纳。都转运司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使、8承旨、8都案、10案头。各边中转运司属下等司,分别设2或4正使,2、4或6承旨

  • 行子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康萨卫,并说清代有康萨岭,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扈伦岭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