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民歌曲调之一。侗语称“嘎老”。为多声部合唱歌曲,系中国民间音乐支声复调的一种。主要流传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剑河和广西三江的侗族地区。由歌队合唱,个别地区是一唱众和。主要是二部合声,间有三声部或四声部。各声部旋律不同。按区域划分,有“六洞大歌”和“九洞大歌”;按演唱者划分,有“男声大歌”和“女声大歌”。男声大歌曲调雄壮有力,气势恢宏;女声大歌曲调优美,明朗动听。是各种侗歌音乐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种。内容分为:鼓楼大歌,是※“月也”(村寨间联谊活动)时两个村寨的男女在鼓楼对唱,以情歌为主;谐声大歌,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歌词短小,声音丰富;叙事大歌,常于走村串寨作客对应邀而唱,以传说和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童声大歌,儿童游戏时演唱,曲调欢快,但数量不多;戏曲大歌,指侗戏中的多声部合唱;以及礼俗大歌等。侗族地区几乎村村都有大歌队。

猜你喜欢

  • 君子馆之战

    辽宋间重要战役。辽圣宗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初,宋太宗大军北伐,与辽军战于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受挫;在朔州战中,名将杨业(杨继业)又被擒,北伐失利。是年底,辽圣宗耶律隆绪及其母、皇太后萧

  • 应昌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应昌县(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西南)。蒙古弘吉剌部世居该地。世祖至元七年(1270),建应昌城。二十二年,建应昌路。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亡,顺帝退走应昌。明洪武

  • 龛福

    即“函普”(1560页)。

  • 里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厘族、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凤庆、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纳木义语

    又称纳木兹语,四川部分地区自称纳木义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木里、西昌、盐源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5千左右。纳木义语有方言差别

  • 穹咧

    见“花蓝瑶”(999页)。

  • 平地松林

    辽代地名。属上京道。位于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上游一带(一说位于今内蒙古林西西南、克什克腾旗东南,一直向南延伸到今河北境内的围场以北一带)。为契丹发源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

  • 爱星阿

    ?—1664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舒穆禄氏。额驸扬古利孙,塔瞻子。顺治四年(1647),袭父一等公爵。八年(1651),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七年(1660),授定西将军,与都统卓罗等率禁旅,会同吴三

  • 王厚

    ?—1106北宋经略河湟地区边将。字处道。江州德安(今江西九江市境)人。※王韶子。少从父征战。谙练边情。宋元祐(1086—1094)间,上疏力谏勿弃河湟,末被采纳。元符二年(1099),随副统军王赡进

  • 图勒图

    见“敖洛克腾”(17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