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傈僳族音节文字

傈僳族音节文字

我国云南省维西县部分地区曾使用过的一种表音音节文字。由维西傈僳族老农民汪忍波于20世纪20年代初创制,故又称汪忍波傈僳文。这种文字一个形体用一个音节表示,相同的音用相同的形体表示。从文字的结构看,笔画与汉字相类似,有些字象图画,与纳西东巴文或哥巴文相象。也有借用汉字的形体。这种文字有多少,分析汪忍波亲笔写的《傈僳语文》(识字课本),大体可以得到这种文字较确切的字形和字数。这本歌谣式课本,包含291个短句,句子长短不一,但大致押韵,收字1330个,其中有300多个重复字,剔除重复出现的字,实际有1000左右的字,反映了维西县傈僳语约1000个不同读音的音节。音节文字的书写方式是由左往右直行书写,不用标点,不分段提行,不论文体形式和文章长短,一气写完,读时则按义停顿。笔顺规则是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由里及外。最少的一字一笔,最多的有17画。用音节文字留传下来的诗歌、故事、家谱、读本等资料不算太多,但已有不少文章对音节文字及留存的资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目前,进一步搜集、整理、研究音节文字的计划可望付诸实现。

猜你喜欢

  • 巴匝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巴杂尔伯克。“巴匝尔”,维吾尔语,意谓“市集”。职司管理集市一切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票照

    清代发给旅蒙商的经营执照。清政府对旅蒙贸易,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后,废除明朝的“马市”,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诺尔(治今内蒙古多伦县)等地设立对

  • 宇文纯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堙智突。周文帝※宇文泰子。武成元年(559),封陈国公,邑万户。保定(561—565)中,授岐山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五年(565),奉使

  • 完颜奴申

    ?—1233金大臣。又作完颜讷申,字正甫。女真族。完颜氏。参知政事完颜素兰之弟。出身女真策论进士。正大三年(1226),由斡林直学士充益政院说书官。五年(1228),转吏部侍郎。受命审理近侍张文寿、仁

  • 三征三岩

    清朝征讨三岩的战争。三岩位于西藏东部与四川交界处,为由川入藏的要路。其头领屡唆众劫掠官兵、商旅,梗阻通道,清政府为确保由川入藏之路畅通,曾多次用兵征讨,其中重要者有三次:(1)乾隆四十五年(1780)

  • 蒙力克

    见“明里也赤哥”(1407页)。

  • 傅介子

    汉朝官员。汉北地郡义渠人。初从军,累功至骏马监。元凤(前80—前75)中,奉命出使大宛。时楼兰、龟兹归服匈奴,屡遮道杀汉使,不久,其自大宛返龟兹,闻匈奴使至,率吏士袭杀之。拜为中郎,迁平东监。四年(前

  • 库克蒙恰克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1佐领。隶右翼。原辖有伊尔克提、奎叶克、加厄图瓦、雄古尔4苏木。旗众操图瓦语。从事狩猎。多信萨满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博尔和

    ?—1676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宁佳特氏。世居察哈尔地方。康熙十三年(1674),以八品官从征耿精忠至江西,屡败其众。又败敌于宜黄县之东山。十五年(1676)从安亲王岳乐征吴三桂,破敌将军夏国相、

  • 略阳氐

    氐族的一支。出自汉武都白马氐之后。原居武都(治今甘肃西和县南),后迁陇右略阳(治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十六国时,其豪帅吕氏于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后凉,历4主,凡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