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白室

八白室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灵堂。亦称八白宫。南宋宝庆三年(1227),成吉思汗率乒征西夏、金途中,卒于六盘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南),遗体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肯特山,一说葬于起辇谷)。为防止后人盗掘,将墓地踏平,不封不树(不留标志),称为禁地或圣地,由兀良哈人世代守护。遗属又建此灵堂,永久保存其住过的斡耳朵(宫帐)及遗物,并作为祭祀成吉思汗的场所,由鄂尔多斯部世代看护,鄂尔多斯部的名称也源于此(斡耳朵的复数)。《大黄史》称:“将如山之白室,竭诚护卫者,乃鄂尔多斯万户也”。蒙古族尚白,由8座白色的大毡帐组成,故称“八白室”。《成吉思汗祭典》云,八白室包括:成吉思汗的白室、忽兰哈敦的白室、古尔伯勒津高娃哈敦的白室、白翁衮马(画像)的白室、保鲁温都尔(马奶桶)的白室、箭筒的白室、缰绳的白室、仓库的白室。入明,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事频繁,汗位争夺激烈。为标榜汗位继承的合法性,称汗者辄在八白室参拜即位,如哈萨儿后裔※阿岱汗、瓦剌首领※脱欢、元裔※摩伦汗、※达延汗、※打来孙汗等均在此参拜即位。东蒙古诸部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前也屡在此誓师或会盟,如嘉靖十七年(1538),卜赤汗召集东蒙左右翼诸部在此会盟誓师,共同讨伐“反叛”的兀良哈万户。旋师后又在此举行庆典,封赏有功人员。八白室可以移动,成化至正德(1465—1521)间,随鄂尔多斯部迁入河套地区,设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初移至伊金霍洛,世代传为成吉思汗陵。每年祭日,远近蒙古人在此聚会,刑白马、白驼祭奠成吉思汗。抗日战争时期,经榆林、延安、西安,移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1949年,迁入青海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应蒙古族人民的要求,迁回内蒙古。1956年,在伊金霍洛建成陵园,供人们参拜凭吊。近年来,恢复了传统的成吉思汗祭典。

猜你喜欢

  • 临潭

    地名。旧称洮州。即今甘肃临潭县。位于甘南州东部。古为洮阳城,晋惠帝时置洮阳县,属狄道郡,后为诸羌所据。隋代于此置临洮郡。唐置临潭县,以河源九曲之地予吐蕃,作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吐蕃继而攻取河州、洮州,

  • 王仁斋

    清代画家。安徽太和城(今太和县)人。回族。生于道光(1821—1850)年间。工画,善工笔花鸟和写真画像。光绪十年(1884),由安徽提督学正为其奏请入如意馆,记名称旨,加“六品御书”,名倾京城(今北

  • 屯千总

    官名。清乾隆时(1736—1795)在四川省松潘、杂谷脑等地藏族聚居区所置世袭武职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又称土弁,归屯守备指挥。秩正六品。平时管理本支事务,战时,服从征调、随屯守备助官军作战。其革除

  • 恒祺

    ?—1866清朝将领。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伊尔根觉罗氏。道光五年(1825),由官学生挑补奉宸苑拜唐阿。十三年(1833),授苑副,升六品苑丞、员外郎等职。二十六年(1846),迁骁骑参领。后署奉宸苑

  • 海南卫

    明镇戍海南岛防区的军事机构。洪武五年(1372),改海南分司置,仍辖原海南分司东西2所。六年,改东西2所为左右2所,翌年又添置中、前、后3所,后来又陆续在儋州、万州、昌化、清澜、南山、水会置所,辖内共

  • 候娄匐勒

    高车国王称呼。汉语意为“大天子”。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漠北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因不愿随柔然豆仑可汗对北魏战争,乘柔然内乱势弱之机,率众10余万落西迁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一带)西

  • 海拉尔

    见“呼伦厅”(1389页)。

  • 乌尔坚山卫

    见“兀里奚山卫”(111页)。

  • 瑶老制

    过去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由群众推选懂本民族历史,有丰富生产经验,办事公正,为群众所信赖的老人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本村寨生产活动,主持宗教活动,按习惯法调解群众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并组织群众

  • 雅托噶

    蒙古族、纳西族弹拨乐器。亦称筝、蒙古古筝。起源很早,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古代,作为民间宴饮、娱乐活动的乐器。蒙元时期,在民间、蒙古军队中流行。经改进,亦纳入蒙古大汗、诸王宫廷乐队。1253年,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