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
地名。位于贵州东南部。为苗族聚居区之一。元代属楠木洞长官司,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1368—1398)初,置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旋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属新化府。宣德(1426—1435)时,属黎平府。清雍正八年(1730),置清江厅,属之。乾隆元年(1736),以厅地柳霁寨置县丞,属天柱县。民国三年(1914),改清江厅为剑河县,改柳霁寨置分县,属剑河。二十五年(1936),省分县入县。今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地名。位于贵州东南部。为苗族聚居区之一。元代属楠木洞长官司,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1368—1398)初,置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旋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属新化府。宣德(1426—1435)时,属黎平府。清雍正八年(1730),置清江厅,属之。乾隆元年(1736),以厅地柳霁寨置县丞,属天柱县。民国三年(1914),改清江厅为剑河县,改柳霁寨置分县,属剑河。二十五年(1936),省分县入县。今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见“南苏城”(1590页)。
吐蕃大臣。又称琛尚野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先后任吐蕃大将、大相。曾驻军河陇,与唐久战不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与达扎路恭以元帅职入侵长安,立广武王承宏为帝,改元,置
1888—1927桂系军事将领。字慎堂。广西百色人。回族。祖籍陕西扶风。幼年在百色读私塾。宣统元年(1909)至龙州拜陆荣廷为义父。后被保送入广西讲武堂。未毕业,被召回陆部任副官。1911年辛亥革命后
元代驿站名。俗称“辇路”。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4驿路之一。元朝皇帝每年夏初从大都至上都避暑,多走此道。共18站:从大都出发,经大口(今海淀北境)、黄堠店、皂角(约今太平
即“太鲁水”(273页)。
见“喀什噶尔”(2205页)。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机关报。1946年7月1日创办,原称《群众报》,1947年1月1日改今名,在王爷庙出刊。有蒙汉两种文版,初为三日刊。后汉文版改为双日刊。同年11月15日改为日刊,对开四版
辽朝官员。渤海遗裔。官至副部署。辽太平九年(1029),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据辽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起兵反辽,时行美官辽渤海帐司,总渤海军驻保州(治今朝鲜义州与新义州之间),大延琳密遣人劝其暗图辽统帅耶
见“楚琥尔乌巴什”(2350页)。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考试内容为由蒙文翻译成满文。由提督满蒙学政主试。试题初于满文《四书》内出题。乾隆元年(1736),改以满文《理性》、《小学》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