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蕃敦煌石窟

吐蕃敦煌石窟

指公元781—848年间吐蕃占领敦煌时代的石窟。据统计有洞窟46个,多为9世纪所凿。石窟外形大多为覆斗窟形,帐形龛,长方形窟门。在壁画中突出吐蕃赞普及其臣工、侍从等人物,如158窟的诸国王子※《举哀图》、159窟的※《吐蕃赞普听法图》,即是此种代表作。壁画中的佛像,如159窟的中两身菩萨像,面相造型亦显有西藏佛教造像风格。壁画中还画有长身甲及携有劲弓利刃的吐蕃军队。石窟中还立有《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河西都僧统洪告身碑》等碑记,提供了吐蕃占领河陇时期的历史资料,其中阴处士曾任沙州道门亲表部落大使,洪曾任河西都僧统,而且被吐蕃赞普迎请入蕃,成为赞普的“国师”。同时窟内还留有许多藏文题记,藏文各种写体的六字真言;还有佛经名、壁画绘者题名等,为探讨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等提供了线索。有的题记还为确定石窟壁画年代提供可靠依据。敦煌365窟之定为成于832—834年,即因藏文题记内有可黎可足赞普及水鼠年起至水虎年建成的文字记载。吐蕃时期的石窟多而精美,并具民族特色,是吐蕃赞普信奉和大力提倡佛教的结果,闻名于当世的《敦煌录》即已记载吐蕃石窟之状;“有天王堂及神祠,壁画吐蕃赞普、部从。”

猜你喜欢

  • 多伦土默特

    见“多罗土蛮”(851页)。

  • 骑都尉

    清代八旗内爵名。乾隆元年(1736),由※拜他拉布勒哈番改称,位列轻车都尉之下,云骑尉之上,正四品。参见“拜他拉布勒哈番”(1665页)。

  • 五护陀罗尼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自曰收札沙剌,华言五护陀罗尼经也。”举行法事时诵此经文,以祈愿对自身、喇嘛、父、母,朋友五方求得佑护。

  • 扎童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扎敦卫。永乐四年(1406)十一月,扎童、撒儿忽等处女真首领40人入朝贡马,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与撒儿忽卫同时设立。治今何地未详,约在黑龙江下游撒儿布湖附近。

  • 梁仚定

    ?—541宕昌羌国王。又作仚定。北魏后期即位。永熙(532—534)末,见东西魏分裂,遂引吐谷浑寇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西魏大统(535—551)初年,复率众扰魏,文帝元宝炬令行台赵贵等将兵击败之

  • 甘州辉和尔

    “甘州回鹘”的不同音译,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 屯屠何

    即“休兰尸逐侯鞮单于”(795页)。

  • 忙兀的斤

    1237—1312元朝大臣。畏兀儿人。因父朵罗术曾以畏兀儿字授忽必烈(世祖),及忽必烈即位,受召入侍。至元十年(1273),受命提点资用库,主尚方幄殿。十五年(1278),改尚用监太监,阶中顺大夫。十

  • 古贲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置。《满洲源流考》作喀本河卫,并说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北340里有喀本河流域。

  • 斡啜

    见“完颜宗弼”(1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