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柯文化促进会

哈柯文化促进会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文化组织。全称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1935年成立。会长伊斯哈克拜克,(柯尔克孜族),成员多来自哈、柯两族。初成员多为部落和宗教上层,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活动加强,进步知识青年比重加大。总部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两族聚居区内各设有分支机构,至1937年,全省已有5个区分会、8个县分会,并建立学校207所,拥有学生10194人。在发展哈、柯两族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都起了一定促进作用。1950年6月加入“新疆人民民主同盟”。参见“新盟”(2375页)。

猜你喜欢

  • 羌族巫师名。羌语音译。尊称“阿爸许”,又称“释比”,俗称“端公”。有较高社会地位与威望。专门从事祭山、还愿、安神、驱鬼、治病、除秽、招魂、消灾以及男女合婚、婴儿命名、死者安葬和超度等活动。仅限男性充任

  • 下辨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也作下辩道。西汉以下辨县改置,属武都郡(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今甘肃成县西,时称武街城。三国、晋复为县(一说东汉复为县)。东汉末,下辨等地,有氐帅雷定等

  • 奕蠡王

    匈奴官名。见“谷蠡王”(1100页)。

  • 打捕户

    见“猎户”(2077页)。

  • 巡抚辽东都察院

    见“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1672页)。

  • 脱烈海牙

    1257—1323元朝大臣。畏兀儿人。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祖八剌术始徙真定(治今河北正定)。阇里赤子。好学,喜结文士。由中书宣使,出为宁晋主簿,改隆平县达鲁花赤。任内,均赋兴学,劝

  • 哈克三所

    见“哈三千户所”(1642页)。

  • 四老

    苗族民间头人※寨老、※活路头、※牯脏头和※鬼师的总称。“四老”实行社会分工,分别负责带领生产劳动,调解纠纷,主持宗教仪式及祭祀活动,口授历史传说、诗歌、教育族人等。为自然形成的各种头领。不脱产,均为男

  • 巴尔浑

    见“巴勒滚”(412页)。

  • 巴达山

    见“巴达哈伤”(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