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外差

外差

藏语“其差”的意译。※内差的对称。泛指旧时西藏人民依附于各农奴主、被分予少量分地的农奴,向原西藏地方政府支付的一部分负担。包括兵差和普通外差两种。前者指向封建政府所服兵役。后者主要指农奴按照政府开具的“乌拉牌票”向政府官兵、僧侣、商旅等支付的长短站运输差以及建筑、送信、为达赖收割养马用的芦苇等各种徭役。其次是实物,但品种繁多,凡政府所需,均可以外差形式征收。亦有少量货币,乃沿袭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向驻藏大臣衙门缴纳的粮食、取暖木炭,向拉萨传昭法会缴纳的烧柴等的代金。因货币贬值,征收额基本照旧,在外差中所占比例很小。故和内地的田赋不同,外差也是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以劳役为主而且租税不分的一种主要的剥削形式。

猜你喜欢

  • 达里忽

    见“答里忽”(2239页)。

  • 海凤阁

    1906—1942八路军干部、烈士。河南睢县人。回族。幼家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小学,任小学教员。1928年夏,考入冯玉祥创办的开封无线电专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鹿钟麟部从事电台工作。后编入冯玉祥国民革

  • 吐卢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海陵庶人

    见“完颜亮”(1145页)。

  • 蓝鼎元

    1680—1733清朝官员。畲族。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福建漳浦(今云霄县)人。幼年丧父。聪颖好学,刻苦自励。17岁,离家泛舟于闽、浙、粤沿海,以开阔眼界。经9次乡试俱落选,但其文才已被时人赞赏。

  • 包勒

    见“格林包勒”(1808页)。

  • 中国回教俱进会

    近代回族群众团体。1912年由王宽、侯松泉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以“兴教育,固团体,回汉亲睦;兴实业,重工艺,中土通商”为宗旨。会员多为回族名流。次年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设分会,后遍及全国各地。

  • 定本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所置的官衔之一。一作定琫,藏语音译。①藏军中低级军官,略似排长。清乾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厘定甲本之下设定本,领兵25名。 ②门巴族、珞巴族和藏族部分地区所置※宗本以下的“定

  • 理藩部

    清末掌管蒙古、新疆、西藏边疆少数民族及宗教事务的机构。清末实行新政,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由理藩院改置。并陆续调整该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三十三年,东北地区改置行省后,东三省总督下设蒙务局,

  • 契丹语音译,意为“心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宫卫※弘义宫,契丹语音译为“算斡鲁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