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蒙文史籍作拜桑固尔(朗)台吉、巴雅斯呼朗诺颜,汉文史籍简译作狼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次子,※吉能弟。领扣克特锡包沁和乌喇特图伯特两部,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始祖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原为※弹汗州,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率众附唐,唐以※纥便部而置是州,隶※松漠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四年(716),更为归顺州(一说析其中部分新为
1645—1697清朝亲王。满族,爱新觉罗氏。镇国公祜塞第三子。顺治六年(1649),袭多罗郡王。十六年(1659),袭和硕康亲王。康熙十三年(1674),授大将军,率师至浙江,进征于福建叛清的耿精忠
①见“拓跋什翼犍”(1362页)。②见“元宏”(226页)。
元朝大臣。又译歪头。蒙古许兀慎氏。太师月赤察儿第三子。自6岁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武宗)。成宗大德三年(1299),从海山出镇西北,抚军康孩山(今杭爱山)。十一年,海山即位后,奉命侍汗弟皇太子爱育黎拔力
苗族的一支。因女子服装上背部缀有一条织锦,布端缝20枚左右的贝币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贵州龙里、贵定、惠水等地。详见“苗族”(1335页)。
即“室韦”(1748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所设哈兰城卫,正统后设之考郎卫,均改作海兰卫或海兰城卫。
佤语音译,意为“办大事情的长者”。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地区(亦称“班洪部落”)的最高统治者。俗称“班洪王”或“班洪王子”,职位世袭。最早可能是这一地区对氏族酋长或村社首领的称谓,后来发展为对地区最大头人的
见“木箭”(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