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姚泓

姚泓

387—417

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三代国君。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人。※姚兴长子。史称其博学善谈论,尤好诗泳,孝友宽和,但无经世之才。父称帝,立为太子。弘始十八年(416),父卒,即帝位,改元永和。相继平定南阳公姚愔、齐公姚恢叛乱。以并州、定阳、贰城胡数万落叛入于平阳(今山西临汾),攻立义将军姚成都于匈奴堡,推匈奴曹弘为大单于,所在残掠。遣征东将军姚懿讨之,战于平阳,执弘,徙其豪右1万5千余落于雍州(今陕西凤翔)。时内乱外患不断,仇池杨盛、夏赫连勃勃来攻,进入关中,威逼长安;晋太尉刘裕分兵来伐,逼近洛阳,镇将征南将军姚洸及部下姚禹降晋;征东将军姚懿在陕津叛,举兵称号,谋袭长安,为宁东将军姚成都击败。永和二年(417),晋军分路攻长安,秦军节节败退,遂出城降,刘裕杀其宗室百余人,余宗迁于江南,他被送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杀死,国亡。

猜你喜欢

  • 来阿八赤

    ?—1288元朝将领。又作阿八失、阿八赤。唐兀人。术速忽里子。初为宪宗宿卫,随军攻宋,后奉命往监元帅纽邻军,领兵驻重庆铜罗峡,击败宋援军都统甘顺军。至元七年(1270),随军攻襄樊,奉命督运粮械。十四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土拉河曲折处。东接本部中右末旗,西至本部左翼左中末旗,南邻军台,北抵本部右翼左后旗。有佐领3。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五年(1686),西第什哩任旗札萨克。乾隆二十年(1755

  • 布尔哈图卫

    见“卜忽秃卫”(20页)。

  • 南北朝时期北魏、柔然、北凉的军事编制。《资治通鉴》胡注:“军将、幢帅皆魏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元年(386)置幢将,“主三郎卫士直宿禁中者”。后又有内都、外都之别,内都幢将宿卫禁中,外都幢将领兵作战,

  • 不剌合臣

    即“忽鲁合真”(1490页)。

  • 东北回民联合总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群众团体。1946年12月25日,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市成立。以刘振寰为正主任,丁铁石、李子华为副主任,马德宗、丁溪野、高乾元等7人为委员。并在佳木斯、绥化、海伦、北安、四方台、呼兰

  • 品部

    契丹部族名。※遥辇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整顿为20部,品部为其一(有人以为是从※频没部衍化而来),由拏女统领。契丹开国后,更其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为令稳。辽

  • 勃孜吾衣

    新疆柯尔克孜族毡帐名。形制与※蒙古包相似。左侧毡壁上悬绣花的“色克切可”,供挂衣帽,犹如汉地大衣柜。右侧角垂帘子,供置放炊具、餐具、食品,兼做厨房和储藏室。两内侧挂着精心绣出各种图案的巨幅挂毯或帷幔。

  • 鼎新

    一说为五代时大义宁国杨诏(杨明、大杨明)年号,931—?年。

  • 汉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汉人、渤海人民事制度的称呼。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沿袭汉官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