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宁玛派

宁玛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在位)始,请印僧入藏译讲旧密咒经典及其思想内容,并于779年建西藏第一座主要传播旧密咒的桑耶寺。其教法分为九乘:即共三乘、内三乘及外三乘。其间之“共三乘”为显密二教所共奉,“外三乘”为密宗诸派所共行,而“内三乘”则为宁玛派所独有。其中外三乘中所倡导之大圆满法(即口诀大圆满),为该派之最高密法(属无上瑜伽密),是该派最有代表性的教法,其中之所谓“心要”即藏文所载之“宁提”尤具特色。作为中心修习方法的双身修法即包括在大圆满法中的教授部,这是此派最重视的见修之法,学此法旨在令其门徒觉悟生死涅槃,圆满无缺(即实现“大圆满”)。其在教典上之“伏藏之法”(即掘埋伏于地下之佛经)为该派所着力传导。所学虽兼显密,但以新旧密咒为主,其间之八部密法(怛特罗)为该派所独有。该派所学教典及仪规,在方法和思想上吸取本教一些内容为其所用,并由此影响以后的其它教派,这也是该派至今尤存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派主要寺院是多吉查寺、敏珠林寺、佐钦寺、噶陀寺、西钦寺等等,其寺内组织与其它教派相似。该派之主要创派及传播人物是莲花生、“三素尔”及隆钦然绛巴等等。今日宁玛派主要分布于甘青川藏区,西藏虽不多,但是中心。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所谓“藏密热”即因学该派之大圆满法及瑜伽功而方兴未艾。

猜你喜欢

  • 雷列佛寺

    旧时德昂族佛教中心之一。“雷列”,傣语“铁矿山”之意。位于今云南潞西县遮放坝尾龙川江之西,昔日为德昂族聚居区。佛寺建于何时无从稽考,盛时有和尚4—5百人。清中叶,随着德昂族迁徙而衰落,现已倒塌。佛寺北

  • 锡林郭勒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以清代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5部10旗会盟于锡林郭勒河之地,故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南邻河北省,北抵戈壁,属高原地形,草原广阔。境内大部为畜牧区。清代直隶理

  • 马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穆苏卫,并说清代有穆苏噶珊,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与敦敦窝集相近。

  • 李邵固

    见“邵固”(1261页)。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都赖水

    西域古河名。见《汉书·陈汤传》。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谷吉,西奔康居,在都赖水畔筑郅支城以居。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至此攻杀郅支。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塔拉斯河。《长春真

  • 带地制

    解放前我国东北延边一些朝鲜族地区的地主对佃农一种双重剥削方式。当地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除规定收成时对半交租外,还必须额外给地主无偿代耕一定数量的土地,谓之“带地”,故名。

  • 义和

    ①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年号。431—433年,凡3年。 ②高昌国王麹□年号。614-619年,凡6年。

  • 粤游小志

    书名。两粤山水民俗民族志。不分卷(一作3卷)。清张心泰(江苏江都人,汉族)撰。约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篇幅较大,内容记述两粤山川、名胜、物产、民俗、民族等。记贺县的瑶族、广西土司地区的壮族及海南

  • 宗室完颜

    见“完颜”(1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