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平定准噶尔方略

平定准噶尔方略

书名。乾隆三十七年(1772)傅恒等奉敕编纂。有前、正、续三编。首编54卷,自康熙三十九年(1700)七月乙未起,迄于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壬申;正编85卷,自乾隆十八年十一月甲戌起,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甲戌止;续编33卷,自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庚戌起,至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庚寅止。书以事为纲,按年、月、日编次。凡有关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喇嘛达尔札、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大小和卓木等人情况的奏疏训谕、俱全部录入。既是研究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内地各族人民与西北地区诸族人民相互关系、及准噶尔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珍贵史料。有抄本及乾隆三十七年殿刻本。

猜你喜欢

  • 三征三岩

    清朝征讨三岩的战争。三岩位于西藏东部与四川交界处,为由川入藏的要路。其头领屡唆众劫掠官兵、商旅,梗阻通道,清政府为确保由川入藏之路畅通,曾多次用兵征讨,其中重要者有三次:(1)乾隆四十五年(1780)

  • 只必帖木儿

    元朝宗王。又译只必铁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阔端子。中统初,因附忽必烈汗,为阿里不哥党阿蓝答儿等所掠,困甚,赐银800余两。继与巩昌元帅李庭玉追执西蕃叛首火都。至元九年(1272),筑新

  • 野儿定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三月, 卜鲁丹河、稳勉赤、钦真河、可木山等处女真野人首领管秃、阿合木、哈喇不花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卜鲁丹河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伊尔登河卫

  • 孜仲

    藏语音译,又作“济仲喇嘛”。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凡在拉萨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或其附属寺院取得僧籍,并在僧官学校“孜拉扎”受训受委官职者称之。定额175名,四、五品衔,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系统。与俗官

  • 桦太岛

    见“库页岛”(1109页)。

  • 赫寿

    ?—1719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初为笔帖式,继授内阁中书,迁内阁侍读。康熙四十五年(1706),授侍郎。四十八年(1709),奉命赴藏协同内阁学士拉都珲办事。四十九年,擢漕运总督。任内疏

  • 吊脚楼

    木结构建筑。又称吊楼。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西部壮、土家、苗、布依、侗、水等民族地区。为在房舍的一侧临空扩建的住房,好似吊在主建筑一边,故名。有的在下面支撑木柱。多住人,或放杂物。下面可作养畜或堆杂物

  • 吐鲁番出土文书

    书名。共8册。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等编。1975年末,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各方人力,组成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在新疆博物馆已将绝大部分吐

  • 郭巴

    藏语康巴方言之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基层组织协助村寨头人办事的人。与※“承巴”同属差人(基层组织一职位)。每个村寨均有一名,由寨子推荐比较精干者担当,但须得到部落头人※“洪布”(土官)的认可。主要

  • 头下军州

    辽代统治所俘人口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建置。亦称投下军州。辽代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首领随皇帝征讨外族时,允许私自掳掠,所俘人口,集中一起,建州县以居之,称为头下,成为俘掠者(即头下主)的私有剥削对象。朝廷